九品中正制对应级别,九品中正制一览表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5-06-29 11:36:01

九品中正制对应级别,九品中正制一览表(1)

答九品中正制对应的级别分别是:一品级别主要为三公三孤(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三省六部行政长官、阁殿大学士等;二品对应的级别有六部左右侍郎、封疆大吏如总督和巡抚,都察院左右副御史等;三品对应的是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理藩院、詹府寺六部长官以及各省布政使巡察使等;四品对应的道台;五品对应是知府;六品七品对应的是知县县令;八品对应的县丞;九品对应的是教谕。

九品中正制,也称为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是后来中古时期门阀政治的制度保障。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魏建立前夕,由颍川(今河南许昌)士族的代表人吏部尚书陈群提出。这一制度意在替代汉代施行却早已被历史淘汰的“察举制”,但在精神上延续了“察举”之义。

九品中正制的等级划分

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实行,即在中央任职的“贤有识见”者,由各州郡分别公推中正官。中正一般由二品现任中央官来担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认为,大中正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所以中正官是朝廷中央高级官员的“兼职”。大中正官有权推荐小中正,但无权进行任免。选官过程是由中正官将候选的州郡人士以谱牒家世、德行才干、中正鉴定等标准筛选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三等九品。各地大小中正,就其所知,分别品第,并加以评语。给乡品前先列某一层次,即所谓“辈目”,由小中正(郡)列入记录,襄助大中正(州)核定后,最后转呈司徒,作为吏部授官依据,分别黜陟。两晋时期,篡权夺位的司马氏却标榜以孝治天下,崇尚孝道尤其受到重视,因此当时也往往把有悖孝道和简忽丧纪者作为清议的主要对象。进入南朝以后,清议的范围逐渐扩大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