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损伤及功能下降的示意图
此前,科学家在生物染色体的末端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结构,它们将其命名为“端粒”。这家伙就像是一个小帽子扣在染色体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按理来说,它永远恪尽职守地为染色体当保安,人的寿命就能无限期地延长。可是很显然端粒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它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越变越短。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重复序列
最初科学家也不理解,为什么它会越变越短。最终通过研究才发现,原来只要细胞进行分裂,端粒就会削自己的“脑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根据人体细胞分裂次数的极限来算,算出了人的极限寿命就在100到120岁左右。
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值,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将彻底失去作用,这时咱们的细胞就会面临紊乱或者衰亡的处境。这些细胞的变化显然是会影响到人整体的机能的,就这样,人类会不可避免地老去以及死亡。
细胞分裂对端粒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120岁这个数值其实还是挺符合此前不少科学家的预测的。比如早在1825年,德国学者冈伯茨就提出了“死亡法则”,他认为人的年龄一旦超过了40岁,那么其死亡的几率就会随着年龄一起按照指数函数上升。
后来,日本学者以这个法则为基础,对日本厚生省的人口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竟然和法则所说的无二。
冈伯茨的死亡率曲线示意图
这样来说的话,人类的寿命极限应该就是120岁左右了,这就是寿命的天花板。不过发现端粒的科学家却认为,此时下定论依旧为时过早。此前他们也觉得端粒的缩短是不可逆的,直到发现了修复端粒的“端粒酶”。它的存在就代表着,端粒还是有望多修复几次的。
如果人类有办法让端粒酶持续存在,那么端粒的状况将会比现在预测的好得多,这样的话,人的寿命极限自然就能“突破天花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