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的三大谜团,弥勒佛的真正实力

首页 > 科学 > 作者:YD1662023-02-09 22:26:06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通高71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但是众人皆知乐山大佛的“高大”,却不知道大佛胸部还有一处暗洞,而在这处洞中还有一块残破的碑文,你知道暗洞及碑文与一个千年前的谜团有什么关联吗?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弥勒佛的三大谜团,弥勒佛的真正实力(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在贞元十九年完成,整整历时了九十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才修建好这处巨大无比的石刻造像。而古时的乐山,地处三江汇流之处,水势湍急,舟楫至此皆被颠覆,乐山简直成了人人惧怕的地方。当时的海通禅师为了帮助此地减轻水势,所以召集了人力物力,希望修建一处石刻造像,而唐代百姓崇尚弥勒佛,所以石刻造像也被修建成了弥勒佛的模样,这也是乐山大佛的由来。

弥勒佛的三大谜团,弥勒佛的真正实力(2)


在1962年,据维修此处的负责人黄工程师和罗工程师介绍,当时他们在大佛胸部发现一封闭的藏脏洞。周围人皆惊讶不已,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并无什么稀奇的东西,但是大家却发现,此处的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这块记事残碑经过专家检测,可是大有来头。维修者在乐山大佛的胸口,发现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时,考古界都欣喜无比。可惜这处碑文,终究还是因为历史原因被破坏了,这也是我们心中的一处遗憾。

弥勒佛的三大谜团,弥勒佛的真正实力(3)


在传说中,乐山大佛的外面,曾经修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天宁阁,但是后来被毁了,专家虽然找到了不少柱洞,类似于在宋人的诗文中,有很多“大像阁”“凌云阁”“天宁阁”等描述,也有对乐山大佛上面的阁楼记载。还根据苏洵《游凌云寺》诗中的内容推测,在1037至1059年之间,当地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对乐山大佛窟进行修复,不仅仅为石刻造像重新装了金身,彩绘了服饰,而且还重建了大佛阁,并将其名改定为“天宁阁”。这一切毕竟只是诗文推测,还是缺少更有力的证据,但是在乐山大幅胸口的洞中,所发现的这块残碑上面的内容,就是宋代重修天宁阁的经过,而这也是最为有力的证据。

弥勒佛的三大谜团,弥勒佛的真正实力(4)


时过境迁,世人对这千年前的谜团争论不休时,哪里想到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被维修者发现的这个高约三米多、宽约1米的密封石洞,其实石洞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排水。在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皆有一套设计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这在正面是观察不出来的。而在大佛的正胸处的洞口和其他部位的水沟,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

弥勒佛的三大谜团,弥勒佛的真正实力(5)

维修者正是看出了这套排水系统非常的科学隐秘,不会被轻易的发现,才会将此残碑移到洞里保存。可惜造化弄人,在1966年,因为一些人的愚昧,还是将隐藏在洞口的石碑翻找了出来,然后把石碑毁掉了。就这样,我们失去了一处值得纪念和保护的珍贵文物。

弥勒佛的三大谜团,弥勒佛的真正实力(6)


实考古最珍贵的就是遇到带字的宝贝,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历史的真相,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复原历史的进程,学习到更多的历史文化。失去的终究是失去的,保留下来的还需要被好好保护。而乐山大佛在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提醒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现如今的文物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