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人口超过430万,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城市
2014年以后,对于城市的规模划分又有新的标准,按照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而定,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人口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为特大城市,人口为100万到500万的为大城市,人口在50万到100万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按照这个标准,现在中国的超大城市为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武汉刚刚挤进超大城市序列,当然,成都、沈阳、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也已是特大城市,正在向超大城市迈进。
其实,在2014年前,中国并没有超大城市的划分,只有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之分,而且特大城市的人口为100万以上,大城市的人口标准为50万到100万,小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下。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达到140多个。
现在的地级市苏州市经济总量在中国排名第七。
中国对城市的进一步划分主要是因为城市化的结果,现在,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如果把那些已经常年生活或工作或实际已经定居在城市只是户口没有迁进城市的人算进来,中国城市人口实际上已经达到60%以上了,已算得上初步发达国家的标准了,这也是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广大的农村空荡荡的根本原因。
民国时期的武汉是一线城市
然而,在解放前的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城市还是算比较少的,城市化的比率只有11%左右,当时设市的城市才52个左右,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那是比较少的,当时,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那绝对是一线城市,而现在,人口即使超过千万的也不一定是一线城市,如重庆和武汉,即使是天津也只是沾边。当然,现在有些城市虽然既不是超大城市,也不是一线城市,但相比超大城市和一线城市,那经济或许相对更繁荣,如苏州,这个城市既不是省会,也不是所谓的副省级城市,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城市,但它的经济在中国绝对令绝大多数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汗颜,它的经济在中国排名前7,在2015年经济总量达到1.44万亿以上,远超过武汉、南京、杭州、宁波等,如果按人均计算,那一些一线城市也只能仰视。
40年前还是小渔村的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目前的一线城市
即使如此,在中华民国时期,有一些城市的规模还是相当巨大的,与当时国际上的特大城市相比,也不逊色,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些城市的规模或许并不算什么,放在现在,不过大城市而已,但在当时,那绝对算世界上的超级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已超过百万。那么,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有哪些城市的人口规模超过百万了呢?根据有关数据,当时有10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在百万以上,是当时的特大城市,当然也是一线城市。这些城市包括上海、天津、北京、武汉、长春、沈阳、南京、重庆、广州,当然还包括香港。根据1948年的数据,当时的上海市人口为430万,为最大城市,天津170万,北京167万,武汉应该在170万左右(当时武汉三镇分开计算,合并计算与天津、北京相当),长春在121万(1944年数据,1948年因为战争,人数锐减到60万),沈阳109万,南京103万(事实上南京人口在1937年以前早就超过百万,后由于日本攻陷南京实行大屠*政策,人口锐减,直到1948年才恢复到1937年前的水平),重庆为100.8万(当时的重庆面积比现在要小许多),广州约100万。如果包括香港,香港的人口则在180万左右。其实,青岛和大连当时也算一线城市,人口超过70万,在1948年以前,这两个城市的人口也在百万左右。另外,成都、哈尔滨、西安、杭州、济南的人口也在50万以上。当然,时过境迁,现在,曾经只不过是小渔村的深圳已经成长为中国目前的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