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李显只当了五年皇帝就离奇死亡了,其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不甘寂寞,决定效法武则天,想过一把皇帝瘾。
学着婆婆的套路,韦后宣布立16岁的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其本人则临朝摄政
不久,太平公主又联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除掉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
政变后,太平公主对李重茂说,你把皇位让给叔父可以吗?同党刘幽求配合演出,跪倒求小皇帝退位。
李重茂哪里见过这阵势,一时呆住了。太平公主不耐烦地说:“天下已归心相王(李旦),这里不是你这个小孩子该坐的。”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把李重茂从帝位上提了下来。
于是,李旦就这样当上了皇帝。
登基为帝的李旦,对妹妹太平公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不管事情大小,总会问一句:“与太平议否?”
可以说,此时的太平公主权势上达到了顶峰,但她不是没有对手,她的对手就是自己的亲侄子李隆基。
李旦当上了皇帝,要立太子作为继承人。按照礼法,应立嫡长子李成器,但这次政变中儿子李隆基立了大功,这两个儿子,到底立谁为好呢?
想了三天,李旦终于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闻讯,以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为由坚决反对,还制造了流言。李旦哪能不知妹妹的心思:她是想让自己立一个好拿捏的当人太子,为将来攫取最高权力扫除障碍。
想到这层,李旦下诏——李隆基是最好的太子人选。就这样,朝堂上形成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两大互相针对,又相互制衡的势力。
为了扳倒李隆基,太平公主煞费苦心:她先是找人监视李隆基,然后勾结朝臣将太子的过失无限放大。
日子久了,李旦也怀疑起儿子有了提前接班的准备,他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宰相韦安石。
对此,韦安石道:太子仁孝,且有功社稷,希望陛下不要听信挑拨,被谗言所惑。
听完这些,李旦连连表示不会因此换太子。
太平公主既然出了招,李隆基一方也有应对手段。
不久,姚崇、宋璟两位宰相联名上奏皇帝:请将李成器、李守礼外放,太平公主及其丈夫去洛阳安住。
李旦舍不得妹妹离长安太远,便将其安置在蒲州(今山西永济)。
太平公主前脚刚走,姚崇、宋璟、张说又劝李旦命太子监国。
对此,张说强调此举能让“君臣分定”。
见太子羽翼已成,李旦宣布:以后由太子代朕处理政务。过了两个月,他更是打算禅位于李隆基。
身在蒲州的太平公主听到消息坐不住了,她责备李隆基孝道有亏,任自己在穷乡僻壤受苦。
意想不到的是,对于姑姑的无理取闹,李隆基在父亲前表现得很有风度:他责备姚、宋二人离间姑侄关系,要求惩处;表示自己愿把太子之位让给大哥;最后提出召回姑姑,让一家人团圆。
李旦由此大为感动,下定决心传位给李隆基。
李隆基后来虽然当上了皇帝,可这个皇帝并不好当,因为七位宰相中,太平公主一党就占了五个,驻守玄武门的四支部队,常元楷、李慈两位主将也听命于她。
开元元年(公羊713年)秋,有人报太平公主欲起兵作乱,李隆基当机立断,通过王毛仲取得三百人马,斩*常元楷、李慈二将后,又将太平公主在朝堂的党羽一网打尽。
随后,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家中,其儿女也被一起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