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我国最高检发布了一起典型的“间谍”案例:某摄影师黄某利用职务之便,暗中拍摄我国的涉密设备,转卖给境外人员牟取暴利。
当黄某尚还沉浸在兴奋之中时,相关部门已是敏锐地觉察到其行为的异常,将其抓捕归案。
黄某被捕之事,再度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反间谍能力之强悍。
而早在2017年,美国中情局就曾领略到中国情报工作的“出色”——当年5月20日,《纽约时报》报道称:
“美国中央情报局多年来在中国苦心经营,成功吸纳了一批位于中国重要、敏感岗位的工作人员,并建立了快捷、高效的间谍网络,为中情局搜集了大量的秘密信息。到2010年,中央情报局获得情报的数量和质量创新高,许多重要情报直接报送至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然而如今,却是几乎损失殆尽。”
2018年5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海斯佩尔指责“中国崛起”给美国带来一系列“困扰”,并表示“在中国问题上,中情局有着惊人的专长,拥有一个很有实力的团队。”
然而,中国出色的反间谍能力则是将美国的情报网连根拔起,狠狠地打了海斯佩尔的脸!
以致于中情局不得不表示:美情报系统若不调整资源投入和工作安排,未来几十年后将难以与中国竞争。
那么,中情局究竟因何而生?为何美国间谍在中国寸步难行呢?
(美国中情局)
一、冷战“铁幕”之下:中情局的斑斑劣迹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法》在华盛顿通过,中央情报局应运而生,简称中情局。
作为直属于总统的情报部门,中情局是总统的私人财产,其本职任务是搜寻一切情报,在分析之后呈送给美国总统,不受国会、议会的监察。
除去本职工作外,中情局同样是美国总统满足个人私欲的有力工具——刺*敌对国的*、操纵别国的总统选举……
自成立之日起,中情局就将苏联、中国和东欧诸国视为渗透对象,以击溃社会主义阵营为己任。但是收效甚微。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之后,中情局就想要利用乌克兰的民间组织,向苏联进行渗透活动。
(铁幕演说)
然而,渗透过程一波三折、一连数年毫无收获,中情局被迫中断此行动,并将其称作“不幸与悲剧”。
与此同时,中情局在阿尔巴尼亚开展的情报工作也陷入困境之中。
除去“背地里的勾当”遭遇失败之外,中情局意欲利用“合法”身份开展的间谍活动也不尽如人意。
当中情局派遣的大量特工以旅行者、外交官等身份踏入苏联领土之后,他们的一举一动就受到了严格的监视。
美国中情局在苏联可谓是一败涂地。
更令美国人尴尬的是,他们不仅对苏联知之甚少,对于中国的情况也是毫不了解。
老蒋败逃台湾之后,残存在中国内地的美国间谍也作鸟兽散去,纷纷逃至台湾或者香港。
对于美国人来说,“离开中国难,想要再次进入中国是难上加难”。
万般无奈之下,中情局招揽了大量的外籍特工,然而这些外籍特工能力欠佳,对于中国的局势更是一头雾水。
(朝鲜战争)
在朝鲜战争期间,听信外籍特工的美国中情局,竟然做出了“中国不会参战”的巨大误判。
等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情局才愕然发现,所有的情报,“都是中国和朝鲜相关机关故意编制的。”
闹出如此大的乌龙之后,在1952年,中情局副局长罗福特斯·贝克尔直接递交了辞呈,他直言:
“中情局简直是无药可救!它在远东地区毫无作为,只会添乱!”
事实也证明,对于封闭性极强且国内守备森严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中情局的作用微不足道。
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退休之后,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
“那年头想要吸收或管理这些消息灵通的人士,简直如同派遣常驻间谍到火星一样不可能。”
时任美国总统和国务卿也承认:
“对于大洋彼岸的中国和远东地区的苏联,中央情报局间谍的作用实际上等于零。”
渗透无方的中情局自感“已经濒临解散的边缘”,然而,一些“不速之客”则是帮助他们保住了中情局的招牌——大量的投诚者主动向中情局提供了情报,这使得中情局的高官直言:
“就是这种上门生意才使店能继续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