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间谍案真实事件,赵文瑄间谍事件来龙去脉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0 15:53:18

(奥列格·潘可夫斯基)

最为著名的投诚者,当属苏军总参谋部的军官——奥列格·潘可夫斯基。

他向中情局提供了数以万计的苏军文件,涵盖着各个将领的履历、苏军的防空部署、各卫星国的驻军情况、甚至还包括苏联最新型导弹的研制说明书。

这些情报的价值可谓是无与伦比,美国国家委员会成员表示:

“如果没有潘科夫斯基的情报,那么古巴导弹冲突的结果将更加扑朔迷离。”

不过,“投诚者”毕竟是少数,美国中情局不得不另辟蹊径——投入巨资,对高空侦察机、高分侦察卫星等先进仪器进行开发。

美国前中情局副局长理查德·比斯尔坦言:

“中情局过去的间谍活动简直是糟糕透顶……不过,面对着苏联那样戒备森严的国家,老式的手段显然是落伍的,先进的侦察技术才是主流。”

而理查德·比斯尔的先进理念,直接造就了中情局的辉煌。

自此之后,U-2高空侦察机成为了中情局的必备利器。其飞行高度远在苏军防空射程之外,并配有像素极高的侦察相机。

2022间谍案真实事件,赵文瑄间谍事件来龙去脉(5)

(U-2)

中情局利用它监视苏联长达4年之久,直到1960年第一架U-2被击落为止。

U-2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改写了情报工作的传统定义,使得“行踪诡秘、身披斗篷的特务时代”与“空中间谍”紧密结合。

《纽约时报》直言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侦察、谍报活动”。

作为中情局的终极利器,U-2自然也会被用来对付中国。

美国中情局利用台湾机场,驾驶U-2高空侦察机频繁出入中国境内,不仅肆意拍摄我国的重要工业设施,还监视我国的原子弹研制情况。

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U-2的监视活动也就暂告段落。

冷战结束之后,侦察卫星成为了美国中情局的“香饽饽”;

而此时的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全面开放国门,美国人则是借机派遣大量特工渗透中国。

一名中情局的特工用手帕纸擦拭乌鲁木齐的列车,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沾满灰尘的手帕纸装进盒子里,运回美国。随后,中情局通过分析其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推断中国的核武器研制情况。

顺风顺水的美国人一路高歌猛进,《纽约时报》叫嚣道:

“渗透中国似乎已是中情局的拿手好戏。”

但是,无往不利的美国人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在中国折戟沉沙!

2017年,《纽约时报》爆出惊人猛料:在过去十年间,中情局已经损失了十多名线人,这些线人大都被安插在中国境内,苦心经营十数年的情况毁于一旦。

2022间谍案真实事件,赵文瑄间谍事件来龙去脉(6)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宣称,美国中情局已确认有18-20名中情局线人被中国所发现,这些暴露者都已经被囚禁。

报道称,“维基解密”是使得线人暴露的关键——在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对外发布了20多万份美国中情局的内部文件,“联络人”、“消息传递”等词夺人眼球。

翌年,随着文件的不断披露,一部分中国学者、企业高管、高校教授成为了文件中所谓的“联络人”。

人员繁杂的名单中,究竟谁是真正的“联络人”,谁又是美国中情局故意添加上、用以混淆视听的呢?

为了揪出真正的间谍,中国从各方面加大了审查力度,捣毁了整个情报网,最终使得美国间谍在中国寸步难行。

那么,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铲除美国情报网,中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最重要的原因,即是在于中国情报工作之悠久,经验之丰富。

二、寸步难行:情报工作历史悠久

我国的情报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部门历久弥坚,先辈们的英姿激励着当代的情报工作者奋发向前。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革命战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情报工作人员与敌人斗智斗勇,两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为党的革命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力量支持和情报参考。

2022间谍案真实事件,赵文瑄间谍事件来龙去脉(7)

(情报工作人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在情报工作中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领导创建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保卫机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克农与钱壮飞、胡底,一起潜入以徐恩曾为首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内部。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快速占领中国东北、华北等大面积领土,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面对如此的革命形势,*指出:

“我们在国内的任务,也从军事的变到政治的。我们不需要阴谋诡计,我们的目的在团结资产阶级和国民党中一切同情抗日的分子,共同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自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系统而周密的情报搜集工作与反间谍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逐渐进入战略进攻与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央情报部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和组建各级情报组织,强调情报工作要坚持大胆发展与谨慎安排相结合。

2022间谍案真实事件,赵文瑄间谍事件来龙去脉(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