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六帝关系图,大明第一昏君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7 07:09:33

通过三图表可以看出,明朝的这十六位皇帝中,家中排行长子得以继承皇位的有7位,占比43.75%,分别是: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厚照、朱常洛、朱由校。剩下的次子、三子、四子、五子等继承皇位的有9位,占比56.25。

再来看嫡庶关系分析(不含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有6位,占比40%,分别是:朱棣(嫡庶身份有争议)、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厚照、朱厚熜。以庶子身份即位的有9位,占比60%,分别是:朱允炆、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再看十六位帝王皇储身份的分布,其中即位前拥有皇太子、皇太孙身份的分别是朱允炆、

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翊钧、朱常洛,共9人。

根据上面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显而易见,立长立嫡是明代皇位继承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并且在大明朝帝王世袭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制度在这个朝代也得到了体现,这也导致了明朝帝王传承过程中世系的三次变动,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明朝十五帝与前任关系分布》饼图得出结论。

明十六帝关系图,大明第一昏君(9)

遵循父死子继制度得以继承皇位的有10位,占比62.5%。分别是: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

以皇孙身份登基的有1位,占比6.25%,即建文帝朱允炆。

以兄长身份即位的有1位,占比6.25%,即二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

以弟弟身份即位的有2位,占比12.5%,即景泰皇帝朱祁钰和崇祯皇帝朱由检。

以皇叔身份即位的有1位,占比6.25%,即永乐皇帝朱棣。

以堂弟身份即位的有1位,占比6.25%,即嘉靖皇帝朱厚熜。

明十六帝关系图,大明第一昏君(10)

在没有沿袭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过程中,皇位的传承就容易出现一些非正常的问题,如自立、非正常即位现象的发生。

在明朝的十七任十六位皇帝中,除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自立为帝以外,通过正常方式即位的有11人,占比64.71%,分别是:朱允炆、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检。而通过非正常方式即位的,包括靖难、拥立等方式登基的有5人,占比29.41%,分别是永乐皇帝朱棣、景泰皇帝朱祁钰、天顺皇帝朱祁镇(二次登基)、嘉靖皇帝朱厚熜、天启皇帝朱由校。

再说世系传承中出现的三次偏移。

第一次是建文四年(1402年)发生的靖难之役。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靖难之后,明成祖朱棣通过武力夺取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太子朱标之子)的皇位,改元永乐。此时,明朝的帝王世系从太子朱标这一枝转移到了朱棣这一枝,帝王世系一直顺序传承至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

第二次世系偏移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因没有子嗣,导致后继无人,大明帝位出现了一个多月的空窗期。在内宫、外廷、阉党等各股势力的平衡之下,选择了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为帝。这时的明朝帝王世系从明武宗朱厚照这一枝转移至明世宗朱厚熜这一枝。

第三次偏移发生在天启七年(1627年),这时的大明帝国已是末期,天启皇帝朱由校无嗣而崩,他的异母弟弟朱由检继承皇位,改元崇祯。但这时的大明帝国是日暮西山,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崇祯皇帝也是无力回天,于1644年自缢身亡,大明国祚宣告终结。

(本文原创:史说新传)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