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怎样死的,刘禅为何笑死司马昭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1-27 08:12:49

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让司马昭这位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晋朝奠基人之一,变成了乱臣贼子的典型,千百年来,概莫能外。

有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这样的能人在前,司马昭也是经历了多年平定内乱,以及对蜀汉、动武的战争,以致司马师突然去世后,立即就可以掌控全局,成为司马懿父子交接棒的最后一个。

司马昭怎样死的,刘禅为何笑死司马昭(1)

司马昭 剧照

曹魏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去世,四个月后他的儿子晋王司马炎就取代曹魏,建立了晋朝。

无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鉴》,在写到司马昭去世时的情景,都非常简洁,《晋书》:帝崩于露寝,《资治通鉴》:文王卒,非常平淡自然。

可到了明朝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昭的死已经有了相当的故事性:

大臣奏称:“当年襄武县,天降一人,身长二丈余,脚迹长三尺二寸,白发苍髯,着黄单衣;裹黄巾,挂藜头杖,自称曰:吾乃民王也。今来报汝:天下换主,立见太平。如此在市游行三日,忽然不见。此乃殿下之瑞也。殿下可戴十二旒冠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备六马,进王妃为王后,立世子为太子。”昭心中暗喜;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马荀顗及诸大臣入宫问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八月辛卯日也。

按照这里的说法,司马昭先是听一位大臣说襄武县有一怪人,主张改朝换代,以此为吉兆建议他进一步把待遇向皇帝靠拢,司马昭“心中暗喜”,回宫正要吃饭突然中风,话都不能说了,第二天就病重去世了。

司马昭怎样死的,刘禅为何笑死司马昭(2)

司马昭 剧照

虽然戏剧性和画面感十足,但却与史无据:

第一,当年并没有哪位大臣跟司马昭说过类似的话,要不然肯定会记在史书中,但确实没有任何记载;

第二,大臣建议司马昭在个人及亲人待遇上更进一步,史书中其实早就提前了,《晋书》:“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资治通鉴》:“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进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这时距离司马昭去世还有3个月时间;

第三,如果司马昭真的是心中暗喜,那么这种心理活动是不会有人知道的,写出来只能说明是作者的想象了。

到了1994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司马昭的死又有了新变化,他是笑死的,具体是在蜀汉后主被俘虏到洛阳后,因在宴会上“乐不思蜀”,司马昭笑得收不住了。

这种死法当然更有视觉冲击力,事实上很多人也记住了这一幕,但不管是正史还是小说,这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过。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记载: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习凿齿记载了刘禅到洛阳后,跟司马昭几次会面的场景,但效果是“左右皆笑”,司马昭笑没笑,并没有记载,《资治通鉴》中的记载与之类似。

司马昭怎样死的,刘禅为何笑死司马昭(3)

《三国演义》中要稍微夸张一些:且说后主至洛阳时,司马昭已自回朝。昭责后主曰:“公荒淫无道,废贤失政,理宜诛戮。”后主面如土色,不知所为。文武皆奏曰:“蜀主既失国纪,幸早归降,宜赦之。”昭乃封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子刘瑶及群臣樊建、谯周、郤正等,皆封侯爵。后主谢恩出内。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时霍弋探听得后主受封,遂率部下军士来降。次日,后主亲诣司马昭府下拜谢。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感伤,独后主有喜色。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须臾,后主起身更衣,郤正跟至厢下曰:“陛下如何答应不思蜀也?徜彼再问,可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后主牢记入席。酒将微醉,昭又问曰:“颇思蜀否?”后主如郤正之言以对,欲哭无泪,遂闭其目。昭曰:“何乃似郤正语耶?”后主开目惊视曰:“诚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

故事情节大体跟正史类似,但最后的效果是“昭及左右皆笑之”,也就是说司马昭也笑了,但也仅此而已。

当年很多人看了司马昭笑死,都觉得很惊骇,这虽然不是史实,但历史上还真有笑死的人,也是情绪剧烈表达下引发的悲剧吧。

具体到司马昭本人来说,正常死亡却出现了三种说法,而且一种比一种离谱,只能说后世对他的风评,还是越来越低劣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