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被害,长期以来有一个看似合理的推测:对于岳飞这种高级别的军事将领,没有皇帝的旨意肯定*不了。由此得出结论:秦桧是背锅侠、岳飞情商不高,他的“迎回二圣,议立储、动不动撂担子”等行为,触怒了赵构,因此招来*身之祸。
这个推测确实误导了很多人,可惜这个推测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因为,岳飞被*是发生在宋金和谈的特殊时期。与向金国称臣纳贡一样,*岳飞,是南宋朝廷为了和谈,而向金国作出的一种让步。
金国把*害岳飞,作为宋高宗接回母亲和宋徽宗的遗体的交换条件。赵构在金国的逼迫下,综合考虑利弊,最终选择了放任了秦桧加害岳飞。
这才是岳飞被害的最主要原因。
其逻辑关系是这样的:
由于岳飞等人在前线英勇*敌,使赵构有了和金国谈判的资本。
由于岳飞太能打,留着他,金国人感到很不安全,所以金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由于赵构急于和谈,又有人质在对方手上,在对方的胁迫下,被迫自毁长城,从而作出放弃岳飞的痛苦抉择,最终人为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
只有把这个关系理清楚,我们才能对岳飞被害案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么秦桧在这之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赵构和秦桧之间,是一种非常微妙和特殊的君臣关系。下面我们来以史实说话。
—、赵构没有*人动机。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岳飞远未到功高震主的程度,不必*;
二是岳飞有战功,而且能打,将来可能仍有利用价值,不忍*;
三是*了影响不好,不能*;
四是岳飞并不令赵构讨厌,不愿*;
五是慎*少*是宋朝的传统,自太祖以下,包括赵构,普遍都不喜欢*人。
宋高宗赵构非常清楚的知道,凭南宋的实力,灭不了金国,战争长期打下去,鹿死谁手很难说,所以他非常想和金国和谈,并把他的母亲从金国赎回来。这是他的既定国策。
如果和谈成功,岳飞的兵权是需要暂时解除的,因为他始终对武将不放心。
赵构认为:既然和谈能够成功,像岳飞这样的武将,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趁和谈之机,治一治岳飞这样有个性的将领,也有其必要性。这是他的帝王御下之术,是他耍的一个手腕,但他的目的绝非为了*人。
如果没有秦桧,赵构把岳飞敲打一番之后,最终还会重新启用岳飞领兵打仗。而且岳飞被*害之后,赵构其实也非常后悔。
岳飞被关押到大理寺后,根据《宋史》记载,赵构对秦桧说:
“刑之所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
又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赵构面谕秦桧:
“凡事必谨于微,若事已成,则难改……非特谨微,亦所以保全之也。”
由此可见,赵构的目的很明确,最高限度就是通过整治一下岳飞这样的武将,一方面有利于和金国的和谈,一方面以此来巩固他的统治和绝对领导地位,而不是想*人。
而且他关照,必须要谨慎从事。不能把事情做绝,事情做绝,将来就难以挽回了。同时,赵构还非常害怕:岳飞作为抗金名将,处理岳飞会动摇大宋的军心民心。所以他才反复的叮嘱秦桧。
岳飞还远未到功高震主的程度,岳家军虽然威名远震,但却非一家独大,南宋的其他军队足以对其形成制衡。他和历史上的权臣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完全在赵构的驾驭范围之内。
战争期间,岳飞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却从不专权,能够服从皇帝的领导。他也没干过让皇帝特别讨厌反感的事情。
至于有人说他“议立太子”犯了大忌,其实,虽有可能他的表达方式不够恰当,但他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议立”的,也正是赵构本身就想立的人,所以这绝不可能成为要*他的理由。
赵构既不怕他会造反,也根本不讨厌他,只是因为“木秀于林”,岳飞的威望比较高,又有个性,敲打敲打也还是必须的。
宋朝不*士大夫,历届皇帝都没有*大臣的传统。不仅不*文臣,也不*武将。宋高宗赵构更不是一个*人狂。他在位期间,也没*过什么人。他根本就没有*岳飞的动机。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绍兴三十一年北虏犯边,连年大举。上思曰:岳飞若在,虏军岂容至此。即时下令修庙宇云。
赵构一看到金兵又侵犯边境,他就立即开始怀念岳飞了。他寻思:如果岳飞还在,金军怎么敢来犯边呢?为了表达自己的追忆之情,他下令给岳飞修建庙宇。
可以想象,如果岳飞还活着,早就被赵构重新启用了。
二、秦桧先斩后奏。赵构对秦桧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秦桧作为主和派,他提出来的主张很符合赵构的胃口,赵构需要利用他从金国回来这个特殊的身份,与金人和谈,从这个角度看,两人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但由于秦桧有金国这个背景,反过来又对赵构形成一种挟制。因为只要赵构一旦动到秦桧,不要说*他了,哪怕只是免去他的相位,就有可能使金国产生误判,进而影响到宋金两国的关系。
根据当时南宋的一些史官的记载,秦桧把岳飞这个案件扩大化,赵构一开始并不知情。
据南宋章颖《岳侯传》记载:
桧密遣王贵前去谋陷侯,王俊王贵等观望桧,奏张宪岳云:欲谋反等事,俄将张宪岳云:杻械送大理增根勘。上闻惊骇。
赵构对秦桧奏报岳飞要谋反,同时把案件扩大化,十分惊骇。
秦桧为什么如此大胆?这是因为他有恃无恐。他抓住了赵构急于和谈的心理,以*岳飞作为和谈的前提条件。
秦桧在金国时,受到金人的重用。当时宋金两国连年战争,打得难解难分,生灵涂炭。虽然金强宋弱的整体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是两国之间已经谁也不能一下子把对方打垮,谁也灭不了谁,这时候就都有了和谈的需求。
但是宋金两国已经结下了无法解开的仇恨,已经丧失了对话的渠道。这时候就亟需一个中间人,两边都能说到话。
而秦桧恰巧就是这个唯一能够两边都说到话的人。
所以,秦桧如何能从金国逃回?这中间虽有重重疑点,赵构却根本不予追究,也不想追究。秦桧能和金国说到话,这就是他最大的作用,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秦桧的这个相位,说穿了,没有金国在他背后撑腰,他也得不到。
赵构怕的不是秦桧,他怕的是秦桧背后的金国。
有几个时间节点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据《宋史》记载: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一月初七日,《绍兴和议》已达成书面协议。此时岳飞还没有被害,但是金国也没有释放赵构的母亲。
按道理既然和议达成,金国就应当无条件释放人质。
问题是金国还有一个条件,南宋没有达到,那就是*岳飞,只有*害岳飞才能释放人质。但是赵构真的不想*。
这时候秦桧这个中间人的身份作用就凸显出来。秦桧向赵构晓以利害,不*岳飞,你母亲就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