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冬天穿什么,唐朝冬天老百姓穿什么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28 00:10:16

棉花是公元前二世纪前后传入我国的,但在宋朝以前,棉花的主要种植地区局限在南部岭南和西北边疆,广袤的中原地区并没有大面积普及。这并不是因为中原种不了棉花,也非运输条件的限制,而是由于当时中原的老百姓,早已习惯于丝麻葛纤维的生产和使用了,所以对于棉花这种新兴的纺织材料,从一开始就不大看好。

与丝麻葛纤维相比,棉花这种短纤维材料处理起来太复杂了,不但要一颗颗去籽,还要用专门的工具反复地弹,在生产效率上要比丝绸和麻布低很多。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棉花这种高级纺织材料,很自然地成为官宦之家的专属,一般的民间作坊根本不会量产棉织品。

古代人冬天穿什么,唐朝冬天老百姓穿什么(5)

直到元明两代,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有了技术性的突破,棉织品市场才渐渐开始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尤其是我国新疆地区,盛产的棉花品质也是世界一流。从此,棉衣终于取代布衣,成为老百姓中间最常见的衣物原料,结束了普罗大众一到冬天就受冷受冻的辛酸历史。

古代人冬天穿什么,唐朝冬天老百姓穿什么(6)

二、食:保温杯、热水瓶、火锅

保温杯是冬天御寒的一大利器,但如果你认为这是当代人专利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据《中国通史》记载,大约在商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食物保温技术。商周是古代青铜技术发展的顶峰,所制成的青铜器不仅外观精美、耐受高温,还具有卓越的保温效果。当时的人们将加热过后的酒菜盛在“温鼎”、“染卣”和“甗”当中保温,凉了之后还可以直接从下面通火加热。如此一来,即使在冬天,人们也能够吃上热乎的食物。

古代人冬天穿什么,唐朝冬天老百姓穿什么(7)

细究三种保温器具的原理其实大同小异,都是在“爵”或“盏”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温鼎用陶土或青铜制成,外观上类似今天的火锅,底部置有炉灶,可以随时添加燃料加热;染卣就是一个体型更大的爵,一般做温酒之用;而甗则十分接近于今天的蒸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置需要加热的食物,下层用来烧煮沸水,用水蒸气加热食物。得益于甗的出现,使中华传统烹调手法“煎炒烹炸”之后,又多了一项“蒸”,丰富了食物的烹饪方法。

古代人冬天穿什么,唐朝冬天老百姓穿什么(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