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康熙怎么死的最终结局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28 05:53:44

▲假冒朱三太子的和尚杨起隆。图源:影视剧截图

对于这名困扰了清朝半个多世纪,最终却不得不落草为寇的“朱三太子”,康熙也是哭笑不得。

可事关大清帝国的社会和谐,身为一代明君的他,不敢稍加松懈。

于是,在康熙的密令下,江浙、山东一带开始搜捕“朱三太子”有关人等。

最终,调查人员从抓获的四明山匪首张念一口中,得到了“朱三太子”的下落。顺藤摸瓜,有司很快在山东找到了一个名叫张用观的私塾先生。

经审讯,张用观交待,他曾用名王士元,真实身份是大明皇子朱慈焕,其父为崇祯皇帝。不过,他不是坊间传闻的“朱三太子”,他在兄弟当中排行老四,要算,也是“朱四太子”。

看到地方官递上京的奏折,康熙认为此事非同小可。他亲自督命户部侍郎穆旦为钦差,赴苏浙全权查办此事。

在穆旦的逼问下,王士元才和盘托出了他的身世之谜。

据王士元交待,当年城破,他与兄弟们相继落入李自成之手。后来遭逢战乱,兄弟离散。他被李自成手下一个姓毛的将领带到河南,过起了隐姓埋名的日子。

而后由于清军入关对起义军查捕甚严,年幼的他被迫流落民间,被凤阳一王姓乡绅认出。此人在前朝曾任过谏官,认得他,便将其带回家乡好生供养。为了行事方便,他遂认了这位王老爷为父,改名王士元,苟活于世。

过了些年,他经朋友介绍到山东大户张岱霖家做私塾先生,遂改名张用观。

不过,王士元始终坚称自己早无非分之想,他只想老老实实当一个平头百姓,耕读传家。

鉴于王士元的“老实交代”,穆旦等人颇感棘手,便请旨康熙圣裁。

一个“朱三太子”折磨了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如今真相大白。虽其年老体虚早已不具备造反之力,可当王士元是崇祯皇子的消息传入康熙帝的耳中时,老皇帝仍不免打了个寒颤。

康熙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康熙怎么死的最终结局(5)

▲传说中的朱三太子。图源:影视剧截图

作为被历史记载为圣君的他,当下批示办差众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

康熙明白,“朱三太子”的真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心中对清廷的强烈不满。

清军入关之后,并未全然改变过去的生活模式。特别是江浙一带,以多铎为首的军功集团,仍以战争的形式,在推翻南明小朝廷的同时,将屠刀伸向了普通平民,酿成“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战争悲剧。

但事已至此,除了适当的施恩挽回,也必须加以重典,软硬兼施,方能震慑天下。

就这样,75岁的朱慈焕被凌迟处死,他的儿孙也被*。整个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无一幸存。

03

自那之后,“朱三太子”谋反活动曾沉寂了一段时间。可造成社会动乱的江浙旱灾却没有得到缓解,伴随着形势愈演愈烈,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先后爆发了聚众抢米风潮。

即便远在京畿,抢米、盗窃等事件仍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但康熙一时半会也无心收拾,废太子事件内耗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他的心中,胤礽的行为变化,当是有特殊的病症困扰。

为此,康熙试探性地召问大臣,该如何妥善安排废太子胤礽日后的生活。

或许是出于明哲保身,众大臣除了李光地曾进言“废太子病,当徐徐调治,天下之福”外,余皆一语不发。

无奈,康熙只能借助天人感应的力量,将复立太子的愿望寄托在已故的发妻和祖母身上。

据他后来回忆,胤礽被废当天以及后来銮驾回京,无一例外都遭遇了异常的天象。

而太子被废后数日,他还屡次梦见已故的赫舍里皇后和祖母孝庄太后。在梦中,这两位亲人都提及胤礽被废当属冤案,望皇帝明察。

总之,按照康熙的说法,太子被废实已导致人神共愤,天理不容。

对于皇帝的这层心思,众皇子、大臣皆心有领悟。

为迎合皇阿玛心意,其他未被卷入胤禔、胤禩夺嫡党争的皇子纷纷站出来,转述了胤礽被废后的心声:“皇父若说我万般不是,样样都有。只弑逆之事,我实无此心!”

胤礽情真意切地低头认错,再度刺痛了康熙已脆弱不堪的内心。

康熙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康熙怎么死的最终结局(6)

▲二阿哥胤礽。图源:影视剧截图

纵使废太子有万般不是,在此刻的康熙看来,似乎都远比胤禔、胤禩那份不念骨肉亲情、阴谋篡夺帝位的狼子野心要柔和不少。

然而,天子终究一言九鼎。废太子之言,正是康熙自己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脱口而出。若要收回成命,还得有合适的理由。

聪明的三阿哥胤祉一眼便看出了康熙内心的欲言又止,趁着康熙有意扳倒大阿哥胤禔,他特地告诉自己的皇阿玛:“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胤禔厌胜废太子!”

按照他的说法,大阿哥为了谋夺储君之位,都学会了用镇魇之术以扰乱二阿哥的心神。

尽管胤祉的做法,事后曾遭康熙训斥,但他的“仗义执言”实际上为康熙复立太子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既然已证实胤礽并非无德之人,那么复立太子之事,就应及早提上日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十,康熙帝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将在咸安宫喝了四个月西北风的胤礽再次扶上太子之位,并昭告天下。

同时,为了缓和诸皇子在此次夺嫡事件上或多或少的内部矛盾,康熙将其他已成年皇子一一封了爵。甚至连曾经找人看相、谋夺皇位的胤禩也赶上了这波封爵潮,一洗囚徒之旅的风尘。

04

康熙开始反思,从前太子与诸皇子间产生矛盾的点,可能源于他们之间地位的悬殊。

如今,太子犯错废而复立,实力大受削减,诸成年皇子又在夺嫡事件后封爵加身,似乎太子与诸皇子皆处于相近的起跑线上,宗室内部的矛盾该可缓和了。

可惜,康熙始终不敢面对,太子被废,实际上正是他与胤礽间的君储矛盾所导致的。

正如胤礽复立后曾对左右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岁太子乎?”

不算这次复立,胤礽在这个太子位上已待了三十六年。打从他记事之日起,身边便簇拥着一大批唯太子之命是从的人。但在帝制时代,太子终究不过是一个名称好听的“帝国花瓶”。

康熙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康熙怎么死的最终结局(7)

▲二阿哥胤礽。图源:影视剧截图

特别是当他遇上一个高度集权的明君,“花瓶”碎裂之时,便指日可待。

可笑的是,身为太子,他若想顺利继承皇位,除了需要得到当权皇帝的宠信外,还得伺机培植自己的势力。

事实上,胤礽可能也意识到这一点。

复立之后,九门提督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都统鄂缮等私自结成“太子党”,胤礽也未多加阻拦。

这一下,却直接触碰到了康熙的“红线”。

所谓国有一主,大权所在,不容旁假他人,康熙自然无法容忍底下人结党营私。即便那是他的亲儿子,曾令他痛心万分的太子胤礽。

另一方面,给太子撑腰的大臣们均是当时的实权人物。九门提督托合齐,其首要职责就是全力护卫北京四九城治安,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卫戍区司令。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一个掌管国家法律,一个负责调度管理全国军队。虽然他们执行命令,都需要来自皇帝的授权,但若太子有谋逆之心,就这区区几人,已足够让康熙“驾崩”得神不知鬼不觉。

想到这一层,一向视皇权为生命的康熙,不得不提前采取保命行为。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安郡王玛尔浑薨。他是宗室名将安和亲王岳乐之子,在岳乐死后承袭了家族的爵位。

玛尔浑死后,康熙为照顾宗室老人,特地加恩赏给玛尔浑较高规格的治丧典礼,并在治丧期间颁布了“禁酒令”

岂料,诏令刚下,托合齐的弟弟景熙就跑到皇帝那儿,告发哥哥托合齐在国丧期间聚众饮酒,并策划保奏太子即位。

国丧期间饮酒虽有违国法,但令康熙胆战心惊的,恐怕当属会饮之中的谋划。

景熙未曾参与此事,却将其描述得绘声绘色,不禁令人存疑。

尽管事后康熙曾召托合齐、齐世武等人当面对质,但众人的供词也只是为了让皇帝更好地定罪“太子党”一伙结党营私。

“托合齐会饮案”就此板上钉钉,连带的,就是胤礽再度颤颤巍巍地从储君的宝座上滚入凡尘。

两次废黜太子,难免给康熙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伤。但看着手中的皇权,他似乎比以往更加满意这样的结果。

康熙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康熙怎么死的最终结局(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