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朝几天一次,清朝最后一次早朝持续了多久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1-16 21:36:35

最初,御门听政开始的时间,初为卯时,即早上5点到7点。

对大臣们来说,从家里出来,或骑马,或坐轿,或走路,到午门外集合等候宣召,再步行至乾清门,家里离紫禁城近的最快也要2个多小时,离得远的,3个多小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也就是说官员们要想准点到达乾清门,最迟3点钟就得起床,不然绝对不可能赶得到乾清门上早朝,封建时代,上早朝要是迟到,那可是重罪。

二三点起床,若是夏天还好,要是冬天那可就是很受罪了,大冷天的,还要二三点起床,对于年轻官员来说都是一种煎熬,更别说是老年官员。

如此,颇能体谅臣子的康熙,他不忍自己的臣子如此受累,便下了一道很是人性化的谕旨:

“朕御朝太早,各官于四五鼓趋赴朝会,殊为劳瘁,自后,每日御朝听政,春夏以辰初刻,秋冬以辰正刻。”

意思就是从今天开始,春夏两季上朝时间推迟一个小时,改为7点。秋冬两季上朝时间推出二个小时,改为8点。自此,御门听政的时间就被确定在7到8点。

清朝早朝几天一次,清朝最后一次早朝持续了多久(9)

当然,虽然时间被推迟,但是在乾清门听政仍然是一件“苦差事”。在敞开的门洞里听政,夏天还好说,顶多就是热一些,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冬天可就十分不好过。

到了冬天,滴水成冰,皇帝坐在洞内被冷风吹得那是冷飕飕的,虽然御座后面会拉起一道布幔来抵挡住寒风,前面也会放上两个炭火盒,可该冷还是冷,炭火盒和布幔根本没啥用处。

当时,为避免皇帝批字的墨汁冻住,内务府还特意给皇帝制作了一方暖砚,砚台下面是一个景泰蓝的铁盒,注入开水给砚台加温,避免墨汁结冰,拉不开笔。

清朝早朝几天一次,清朝最后一次早朝持续了多久(10)

说完上朝的这些事,很多人肯定有这么一个疑问:

清朝皇帝上早朝,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清朝皇帝是满族人,而清朝大臣绝大多数是满族和汉族人。

清朝早期,由于够资格上朝的朝廷官员多数是满族人,所以在早期,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少数有资格上朝的汉族官员也必须学会说满语。

顺治入关后,随着汉族官员逐渐在朝堂上占据大多数,加之清朝要想以少数统治多数就必须要主动融入汉文化中,所以汉语逐渐成为清朝皇帝上朝的专用语言。

至雍正朝,清朝上下在上朝的时候就多是说汉语,只有在私下召见时,皇帝才会对人下菜,需要说满语就说满语,需要说汉语就说汉语,主要是根据官员的身份和所奏的内容来决定。

清朝早朝几天一次,清朝最后一次早朝持续了多久(11)

因为统治的需要,自顺治入关后,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需要同时掌握满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清朝的每一位皇子从小就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既有满族师傅,也有汉族师傅。

满族师傅主要教满语和武功骑射,汉族师傅则是教汉语和文化课。

这里额外提下,清朝的皇子教育是中国封建时代最严格的,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入学年龄早,皇子虚岁六岁便要入尚书房(上书房)读书;

二、上课时间早,皇子每日寅时(3—5点)便要准时出现在书房,开始早读;

三、学习内容多,除儒家典籍外,还要学习汉语、蒙古语、满语及骑射、琴棋书画等;

四、严格要求,清朝皇帝会随时突击检查皇子学习情况,一旦不合格,或斥责,或责罚。

正如清人赵翼所说:“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清朝皇帝能不出昏君,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

严格的教育,虽不能完全保证每代清朝皇帝的能力都很强,但基本还是可以确保皇帝能力的下限,即至少不昏,能正常处理朝政,当一个守成之君。

清朝早朝几天一次,清朝最后一次早朝持续了多久(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