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哪个皇帝最强,长安十二时辰最牛皇帝怎么回去的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14 05:48:03

太子李玙述说当朝税制败坏的现实

失去土地的农民,多沦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佃户,有一些*逃亡,成为流民。

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唐王朝的社会基础在坍塌。

同时败坏的田制和流亡的农民也为离心势力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剧中太子李玙在灵武行新税法,开荒屯田,已招徕了数量众多的流民,此举亦可成为藩镇壮大地方势力的办法。

四、藩镇膨胀


唐朝前期延续西魏北周以来的府兵制,府兵以均田制为基础,兵农合一。

进入高宗武周以后,随着均田制的败坏,府兵的兵源日益枯竭。

开元后期府兵制已名存实亡,天宝八载(749年),唐政府终于停止了府兵的征发。

从西魏以来延续近两百年的府兵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了弥补兵源的不足,唐朝开始实行募兵制。

原来府兵制下负责京师宿卫和戍守边镇的军士,分别被长从宿卫和长征健儿取代,招募制的雇佣兵代替了征兵制的义务兵,这是中国古代兵制史上的重要节点。

长安十二时辰哪个皇帝最强,长安十二时辰最牛皇帝怎么回去的(9)

唐武士壁画

在府兵制下,地方兵镇较少,兵力分散,重兵操于中央政府,守内虚外、内重外轻,中央对边镇有很强的控制力。

天宝年间实行募兵制后,宿卫京师的卫士多为市井无赖之徒和高官子弟,生活腐化堕落,战斗力低下。

而边镇的兵士长期驻守边疆,战时作战,闲时务农,训练有素,战斗力较高。

边镇的军事由节度使掌握,节度使始设于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最初是军事长官。

但随着边地战事的需要,节度使逐渐被赋予了很多民事权力。

玄宗时期,唐朝在边地设立了河西、朔方、安西、北庭、陇右、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史称十节度。

其统帅多由胡族担任,兵力接近五十万。

当时全国的兵力也不过六十万,京师及内地所驻兵力不到十万人,这样就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长安十二时辰哪个皇帝最强,长安十二时辰最牛皇帝怎么回去的(10)

唐中叶十节度使分布图

所谓外重内轻也就有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边镇兵力在数量上多于中央政府,二是边镇军队的战斗力亦高于中央军。

猛将精兵都集中于西北边镇,中原武备空虚,中央政府危如累卵。

安史之乱前夕,边镇节度使已集军事、民政、财赋于一身,“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地方离心倾向明显。

边镇兵士与边将关系密切,形成了士卒只知将帅,不知有皇帝的现象,节度使逐渐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即藩镇。

《长安十二时辰》中唐玄宗被蚍蜉劫持出走后,皇位空虚,各藩镇在长安的眼线留后院即开始打探消息,试图进行夺权活动,说明一旦中央生事,藩镇就有可能叛乱。

而剧中有意无意出现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等台词,也是此后安史之乱的伏笔。

长安十二时辰哪个皇帝最强,长安十二时辰最牛皇帝怎么回去的(11)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长安遭遇危机,诸藩镇蠢蠢欲动

结语


《长安十二时辰》的最后,长安的危机解除了,但宣示大唐国威的太上玄元灯楼也被大火吞噬成为一堆灰烬,似乎是对唐朝大厦将倾的隐喻。

长安十二时辰哪个皇帝最强,长安十二时辰最牛皇帝怎么回去的(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