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皇帝列表排名表,东晋皇帝列表及详解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14 08:31:46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时代。北方先后建立了16个割据政权,也就是十六个国家,国家之间进行了长达130多年的混战,出现了70多位君主。在这其中也出现了很多文治武功卓越的、出色的皇帝。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十大明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

东晋皇帝列表排名表,东晋皇帝列表及详解(1)

十、东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 ,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

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 ,葬于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北)。

司马绍聪慧善断,明于事理。东晋政权初建之时,兵荒马乱,生民涂炭,国力空虚疲弊,权臣王敦等作威作福,东晋政权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司马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他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南渡侨姓与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稳定时局,使社会呈现向安定发展的趋势。虽在位时间短暂,但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东晋皇帝列表排名表,东晋皇帝列表及详解(2)

九、南燕献武帝慕容德(336年-405年11月17日),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十六国时期南燕皇帝,鲜卑人,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幼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晋书》载其“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又“博观群书,性清慎,多才艺”。

前燕时期慕容儁在位时,慕容德被封为梁公。后来慕容儁之子慕容继帝位,再被改封为范阳王。369年,曾与慕容垂一同大败东晋桓温的进攻。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一度被前秦帝苻坚任命为张掖(今中国甘肃省张掖市)太守,数年后被免职。

后来苻坚欲南征东晋,慕容德被任命为奋威将军随军,留下金刀拜别母亲公孙氏及胞兄原北海王慕容纳而去。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败北,苻坚宠妃张夫人走失投靠慕容,慕容送她回京,慕容德阻止并劝他趁乱复国,未果。

后来慕容垂趁机起兵建后燕,慕容德响应之,被命为车骑大将军,重新受封为范阳王,然其诸子及慕容纳皆因留在后方而被前秦所*。

396年,慕容垂临终,遗命太子慕容宝将邺城(今中国河南省临漳县)委由慕容德镇守。慕容宝继位后,即以慕容德为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南蛮校尉,镇守邺城。

397年,北魏攻击后燕,后燕兵败如山倒,皇帝慕容宝向北方故地逃亡,后燕国土被截为南北二部,位在南方的慕容德被慕容宝任命为丞相,领冀州牧。不久,慕容垂另一子赵王慕容麟来逃至邺城,以邺城难守,建议慕容德南迁滑台(今中国河南省滑县)。

398年正月,慕容德又受慕容麟建议先称燕王,称燕王元年,史称此一政权为南燕。次年(399年),再迁广固(今中国山东省青州市),以为都城。

400年,慕容德正式称帝,改元建平,并在此时把自己名字改为慕容备德,以便臣民避讳。慕容德时年已65岁,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第二大的皇帝(第一名为唐朝的武则天,登基时67岁)。

慕容备德不知道母亲公孙夫人和胞兄慕容纳都已经不在人世,曾于建平二年(401年)十月派平原人杜弘去长安寻访。杜弘说:“臣至长安,若不能得知太后动止,当西往张掖,以死效力。”并为自己年逾六十的父亲杜雄乞求本县县令之职。慕容备德不顾中书令张华反对,认为杜弘“为君迎母,为父求禄,忠孝备矣,何罪之有!”以杜雄为平原令。杜弘到张掖为盗贼所*。四年(403年),慕容备德旧部赵融从长安前来,告知公孙夫人和慕容纳的死讯,慕容备德放声痛哭以至于吐血,因而卧病不起,从此健康恶化。

慕容备德有女儿无儿子,为继承人心焦,慕容纳之子慕容超持当年慕容德拜别母亲的金刀来归,慕容备德遂以慕容超袭封北海王,后立为太子。

建平六年九月戊午(405年11月17日),慕容备德去世,慕容超继位。去世当晚从四方城门抬出十余口棺木,秘密埋葬在山谷之中,因此实际上他并未葬于其陵寝“东阳陵”,后人遂不知其安葬之处。慕容德后来被谥为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东晋皇帝列表排名表,东晋皇帝列表及详解(3)

八、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秦安)人,是其父李昶的遗复子,十六国时西凉国的建立者。自称是西汉将领李广之后,为唐朝皇室认定的先祖。

北凉神玺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谷县令,后又升敦煌太守。北凉天玺二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李暠好读书,因此在位时注重文化教育,境内文风颇盛。初建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谥武昭王,庙号太祖,李歆继位。李暠是西汉前将军李广的第十六世孙,《晋书·凉武昭王玄盛传》称他“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兵法。”

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北凉晋昌,郡治冥安,(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太守唐瑶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发出倡议,推举北凉敦煌太守李暠任冠军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同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凉国,疆域东自建康,西至鄯善。

他建立西凉政权以后,鉴于境内数经战乱,州郡地广人稀,急需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因此他大力召集逃亡百姓重返故里,从事农耕,以前逃亡在武威张掖一带的流民有两千余户返回敦煌,接着他又在阳关、玉门关一带屯田,采取“寓兵于农”的措施,“广田积谷,为东伐之资”。

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兴文施教,在他统治的境内,许多文人名流,皆投靠于他,而被他重用,一时群英济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他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除《述志赋》外,其余都没有流传下来。

西凉国自建康西到鄯善。但时有北凉王沮渠蒙逊,对西凉的*扰。迁都酒泉后李暠积极整修武,励精图治,北、西凉多次交兵,均未得逞。双方从此只好订立盟约宣布罢兵。从此以后西凉国暂时出现安定时期。

李暠于义熙十三年(417年)卒,享年67岁,死后谥为“凉武昭王”。之后二子李歆继位。

天宝二年(74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东晋皇帝列表排名表,东晋皇帝列表及详解(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