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年~290年)
用一句话来形容曹魏王朝的命运,那就是“事事有轮回,上天饶过谁”。
当年魏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如今司马炎也胁迫着魏元帝曹奂退位。
当年你怎么对待汉朝,如今我怎么对待你大魏。
世道变化,如此之快。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司马炎虽然当了皇帝,建立了晋朝,但他还是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
因为他面临的帝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隔江相望的吴国还在兴风作浪。
他忧心忡忡,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晚上老熬夜。因为他觉得吴国是个强敌,名臣名将明主辈出,土地肥沃,倚靠长江天险,自己很难攻克下来。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因为吴国皇帝孙皓在中国皇帝的梯队里只能算是个八流货色。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虐待大臣。
这样的帝王统治下的东吴帝国,就像当代“著名武学大师马保国”一样,只要是个人,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把他打趴下,所以司马炎弹指之间,诛灭吴国。半个多世纪的三国战乱终于落下了帷幕。
天下重归一统,晋朝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人。
皇帝的位置坐稳了,司马炎搞农业、搞经济、搞文化、搞发展。晋国出现盛世之像。但很显然,这位前期励精图治的帝王并不是从一而终的性格。稍有成绩的司马炎开始走下坡路——他开始整天泡在后宫里。
这位皇帝老哥后宫妃嫔无数,多到皇帝每天晚上都犯愁到底跟哪个妃子睡觉比较好。司马炎创造性的解决了问题。他找来一辆小车,又牵来一头小羊,他自己坐在车里,让小羊拉着他满后宫溜达。羊车停在哪位妃子的住所面前,晚上就和哪位妃子过夜。“羊车望幸”的成语故事也由此流传。
后世之史学家,多赞司马炎是功盖千秋,统一中国的千古帝王,三国历史无出其右。但在我看来,这位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不过是吃了自己爷爷司马懿、叔叔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百年来摸爬滚打积攒下的红利而已。
充其量,他不过是一个滚滚历史中,无比幸运的帝王罢了。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
并不聪明的司马炎做了一件更加不聪明的决定,他把皇帝位子传给了 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但这个儿子却是一个实打实的低能儿。
智力低下,别说当皇帝,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上皇帝,那么生活其实也基本不用自理,全靠别人伺候。
生活你靠别人打理了,但是天下大事,你身为皇帝,总不能靠别人帮忙吧?
没办法,低能儿司马衷只好自己硬上。
连年大旱,百姓闹饥荒,大臣报告司马衷:皇帝哥哥你快管管吧,老百姓连口米粥都吃不上了。
按照常理,贤明的君主此时应该放粮赈灾,昏庸的君主恐怕会不顾百姓死活,置若罔闻。
司马衷思付一阵,说了这么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话,他说:
《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吃不上粥,可以吃肉粥啊。
百姓表示:大哥你搞笑呢?米粥都吃不上了,哪儿去吃肉粥?
皇帝傻帽,司马家族的这些叔叔大爷们可就坐不住了,纷纷发动叛乱。
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齐王司马冏、赵王司马伦、楚王司马玮、楚王司马玮组成“西晋司马天团”,掀起了一场耗时十六年的皇族内部权力争夺战。
皇族成员这群架算是打开了,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他,后天我把你按在地上踹一脚,大后天他背后给你一闷棍。
家国战乱,威风的是当官的,遭殃的是老百姓。
这帮人眼中有理想,有抱负,有逐鹿天下的壮志,但却唯独没有体恤百姓的仁心。
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华夏黎民苦不堪言。西晋王朝的经济、文化在这一期间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这样的变局,实在不是低能儿司马衷能控制的。
他在一个星空皓月的晚上安静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略微有些搞笑的一生。
他的一生就像自己曾经发出“何不食肉糜”的疑问一样,荒诞而又可笑。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
“八王之乱”发生时,司马炽虽然是司马炎的亲儿子,但并没有挽胳膊撸袖子加入到这场残酷的权力争夺战中。
不追名逐利的他是个勤学苦读的文艺青年,还是不爱社交的那种。
别人起兵,他在读书。别人打仗,他在读书。别人篡权谋逆,他还是在读书。
满腹诗书的司马炽没有隐忍,也没有假装。他真的只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
甚至自己这个皇位,都是诸王拿他来弄权时稀里糊涂的当上的。所以造成的情况就是:一个并不愿意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有些人为了当皇帝,可以拼上身家性命。有些人只觉得做皇帝还不如做个轻松自在的读书人。
你以为的最好的,别人往往并不稀罕要,也不愿意要。
不管愿意不愿意,司马炽还是做了西晋王朝的新主人。“八王之乱”刚刚过去,西晋让司马家族的内斗玩了个底儿掉。
我们来看一眼当时西晋王朝的状况:
百姓今天卖女儿,明天卖儿子,就为了吃上一口饱饭。
北方闹蝗灾,茫茫平原,连一根草也见不到。
连年兵戈,牲畜都被强征强掳而去,千户百户,找不出一头牛,一匹马来。
传染病流行,盗匪四起,河流之上,飘满浮尸,田野之上,堆满了阴森的白骨。
以上内容,不是文学修辞的夸张手法,而是史书的真实记载,我一个字也没有瞎编。
可以见得,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急需一位治世的明君来力挽狂澜。
很显然,司马炽并不是治世明君。他只是一个清心寡欲,既不关心国事,也不昏庸无能的人。
纵然他有治国救国的方法和能力,他也不想去这么做,因为司马炽的人生贯彻了四个大字——“无为而治”。
我不想当皇帝,你们非要我当。当了皇帝我就必须老老实实查缺补漏,把前辈们捅下的篓子一一补回来?凭什么?你们有什么权利支配我的人生?
如果硬要按着司马炽的头来批评他是一位昏庸的,没有作为的皇帝,我想也是不合理的。
因为司马炽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管这些烂摊子事。他没有必要和任何人说对不起。因为他谁也不欠谁的。
这边西晋皇帝清静无为,那边匈奴人建立的汉赵政权已经蠢蠢欲动。
游牧民族拉弓搭箭,对着西晋政权一顿拳打脚踢,不仅攻破洛阳,还把司马炽抓住*掉了。
司马炽表示:无所谓,反正我本来也不想干这个。
汉赵政权的崛起为西晋敲响了丧钟。
这个短命的中原政权即将迎来它最后的时刻。
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8年)
司马邺即位的时候,西晋已经到了摧枯拉朽的地步。
晋怀帝司马炽惨死于汉赵政权的昭武皇帝刘聪之手,司马邺一听这不行,我赶紧宣布称帝吧。
他左划拉点人,右划拉点人,勉强拉起了队伍,在长安再度组织起西晋的势力。
但此时的西晋政权就像一个百病缠身的老伙计,就算是马保国那样的“大师”也能一拳KO,何况是来势汹汹的刘聪呢。
长安发生饥荒,物价上涨到了喜马拉雅山那么高,一斗米可以卖黄金二两的高价。百姓们买不起,居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内忧外患,西晋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终日。
司马邺没有前辈们忠贞死节的勇气,也没有先人们百战坚守的毅力。
他选择了投降。
但这位皇帝的投降却另有一番深意。
出降之前,他对群臣说了这么一番话:
《晋书》:死于社稷,是朕事也......庶令黎元免屠烂之苦。
翻译过来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以我之降,换取黎民百姓天下苍生免遭屠戮。
我想,这也是这位末代皇帝事到临头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
他不是懦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算是一个英雄。
他写好降书,坐上羊车(看来坐羊车是司马家的传统),脱了上衣,身旁的侍从背着一口棺材,干净利索的投降了汉赵政权。
西晋大臣们也展示出了他们高贵的品格。
史中丞吉朗自*殉国。
骠骑将军麹允自*殉国。
历史没有给他们修碑立传,但是他们不会被人遗忘。
但投降了的司马邺过的很惨。
刘聪没有*死他,也没有囚禁他。而是选择了羞辱他。
刘聪让这位曾经贵为西晋的天子身着华服,手持长枪,做他们出游之时的开路小兵。
让他在宴会之上,洗刷酒杯,服侍臣公。甚至让他在茅房洗刷马桶盖板。
这位皇帝一一照做。
他照做的目的没有别的,只是希望自己的顺从可以换来西晋人民的安宁。
他是西晋王朝的亡国之君不假,但他绝对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好皇帝。
不过西晋终是灭亡了。
岁月悠悠,再难回首。人生蹉跎,草木一秋。那些数不清的红尘滚滚,历史尘埃和王朝的遗恨,转眼间便随风而逝了。
*晋始祖司马晋、晋圣祖司马休、晋宁祖司马偁虽被追谥为皇帝,但正史无载,遂本文不予记录。
历史本来挺有趣,看完记得点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