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原文,大禹治水小古文原文和翻译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20 11:58:40

本节是《庄子·人间世》中颜阖与蘧伯玉的对话,是在讲顺应人性规律,自律,谨慎行事的心理学范例。这也是庄子通过语言对话的方式,探究人性心理,并遵循人性规律,以自律慎行,心正行端的行为处事方式立德保身的道德教化。

说到心理学,大多数人都认为心理学是源于西方,但实际上,庄子的思想体系里面早就对人性了解得非常透彻了。这里面就有对人的心理活动精确的把握。虽然庄子的思想是讲“道”,是把“道”应用于生命和社会的人事之中。但这其中所涉及的人性,却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根由。

而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角色、地位、生存环境、学识知见,其内在的心性是不一样的,有不一样的心性,就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意识。有不同的思维意识就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

但庄子却化繁为简,从中把握住了人性这个核心,通过对人性规律的顺应,达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行事功效。这就是庄子的智慧,这也是道学思想在人事中的具体应用。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原文,大禹治水小古文原文和翻译(1)

本节,就是庄子通过颜阖与蘧伯玉的对话,对庄子在人性规律把握方面的阐述。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原文: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白话释义:颜阖受卫灵公之邀,要去卫国给卫灵公的大儿子当师傅。因而去求教蘧伯玉(蘧伯玉的齐国的一位学问很高的贤德之人。)说:现在有这样一个人,他天生生性残暴。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教导无方,就会危害自己的国家。如果对这样的人教导有方,就会危害自己的生命。这个人其所具有的知见,足以了解他人的过失,但却不知过失产生的根因和自己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

蘧伯玉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要严格自律,谨慎小心,自己要行的端做得正!表面上顺和亲近,内心要循循善诱进行疏导。虽然如此,这两种方式方法都是有隐患的。也就是说,顺和亲近但也不能太亲密,循循善诱但不能显露心迹。顺和亲近太亲密,到了巅峰的时候就会颠覆毁灭,崩坏失败;若诱导太露心迹,就会被人认为是沽名钓誉,被视为妖孽的行为,进而招致灾祸。

他像婴儿一样天真无邪,你且任他天真无邪;他若没有界限,你且任他没有界限;如果他跟你无拘无束,你且任他无拘无束。慢慢找到时机切入,达到教化的目的和结果,就不会有行为上的过失了。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原文,大禹治水小古文原文和翻译(2)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白话释义:你不知道螳螂吗?它在发怒的时候,以螳臂当车,不知道自己不能胜任,反而对自己的行为很得意。如果做不到自律,谨言慎行,多次夸赞自己得意的东西,就会触犯事主,这种行为也就跟螳臂当车差不多了。

你知道养虎的人吗?饲虎之人不敢以活的动物喂食老虎,就是怕激怒老虎,使其养成嗜*的本性;不敢以全活的小动物喂食,这是疏导其凶残嗜*的本性。根据老虎饥饱的需要,通达疏导其情绪不让老虎发怒。老虎与人类不同,老虎之所以顺从喂养它的人,就在于顺从它的需要。而那些被老虎咬死的人,都是因为激发了老虎的嗜*天性所致啊。

那些爱马的人,用筐装马粪,用蛤蜊壳盛装马尿。正好有蚊子叮咬马身,但爱马的人,在不适合的时候,去拍打蚊子。马受到惊吓,错会主人的心意。就会咬断口勒,挣脱笼头,磨碎肚带而跑掉。好意却适得其反,难道对行事却适得其反的这种危险,我们不应该谨慎对待吗?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原文,大禹治水小古文原文和翻译(3)

现实思悟:庄子的这段话,可以用大禹治水的比喻来形容。也就是说,人性宜疏不宜堵。只有顺而导之,才能让人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讲,大多数人对于逆着自己的性子给自己提建议或者意见,都是在内心中不愿意接受的。

特别是有些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以权威压制,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可以,但也不代表孩子在内心中没有腹诽和不愿意的情绪。等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孩子更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不愿意做提线木偶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了。

孩子是如此,成年人更是如此。所以,这个世界上,人心是最复杂的,若不懂得人心,不了解人性,有些时候,很可能无意中就会得罪人。若是领导,就有可能丢了工作。

有一个案例挺有意思的。有一个领导的男秘书,跟着领导出门,回来后在电梯里,在一群熟人上电梯的时候,这个领导不小心放了个很响又很臭的屁,这个时候大家都用目光巡视,这个屁是谁放的,因为太影响环境了。

而此时的男秘书,虽然知道是领导放的,但他却极力撇清是自己放的,而此时的领导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回到了单位,这个秘书就被解雇了。秘书不解,我没做错什么,为什么解雇我?领导却说:一个屁大的事情都承担不了,还能干成什么大事?

由此可见,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交往,上下的关系、左右的关系、亲人之间的关系、恋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需要了解人性的基础上,懂得顺应人性,才能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我们顺应人性并非就是阿谀奉承,谄媚曲迎,而是在顺应人性的过程中,摸准对方的心理,用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让自己也能够获得他人给自己正向的回馈。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原文,大禹治水小古文原文和翻译(4)

正如道家思想中所讲的天人整体观是一样的。我们跟环境是一体的,我作为主观世界,跟客观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个整体中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人,我是他们的客观环境。同时,他们也是我的客观环境。我若想好,但我的客观环境不好,我自己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让他们好,对我自己也好。只有大家共同好,才是共生共荣的好。

不过,也并非顺应人性就是一味地顺而导之,有时候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就看具体情况,如何具体对待了。对待我们的对手,或者敌人,我们了解人性,是可以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而找到针对其人其事进行突破的重点进行攻关。

故而,我们若能摸准人性的规律,乃至万事万物的规律,并且做到顺应规律去做事,以严格的自律,谨慎的言行,心正身正,自然就可以一切无虞,通达事理与人事,获得平安顺利,收获成功了。这其实也是以道入世,以身行道的具体修行。若能明了此理,修行则无处不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