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用常理就可以踱之,很多事情的表面恰恰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但是表面却并不是一件事情真正的真相,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要多方调查取证,最后经过审慎思考才能够得出真相。三国时蜀和吴相爱相*,两者之间虽然是敌人,但是也不乏合作,概因这两者实力稍稍欠缺于魏,故而多有合作共同抗魏。但是尽管如此,这两者实际上却还是敌手,臣子也大都明争暗斗,所以诸葛和周瑜之间也是颇多摩擦,但是让人称奇的是,明明两者互为敌人却为什么诸葛将其气死了还要去吊孝?
纵观周瑜这名虎将的一生,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彼此之间是相爱相*,两者都是当世的英杰,也都曾互相欣赏过,也都曾互相畅怀过天下大事,足以让人称羡这一对英雄。但是英雄之间有惺惺相惜,自然也有龌龊,这诸葛和周瑜两个人终究分属不同阵营,彼此之间也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事情,自然有争执更有生气郁闷。
所以后来两个人在争论的时候诸葛亮一不小心就气死了周瑜,但其实小说中是如此写道的,只不过历史上却并不是这样的。周瑜堂堂一个英雄一般的人物,岂会被气死?心胸怎么如此狭窄?全然是小说所述不尽其实罢了。况且就按照气死了他的说法,那么诸葛亮虽为祸首,却也有不得不去吊唁的理由,这吊唁是应有之义,无论如何推脱不得。
首先,孙权作为一方霸主,自然不会心胸狭窄到不肯让诸葛亮去吊唁的地步。当时诸葛亮必须去吊唁,因为魏还是十分的强大,彼此之间必须还要巩固合作的关系,如果因为周瑜被自己气死了而不去吊唁,这样就会动摇蜀和吴两国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后续的合作进展事宜,而且诸葛亮自己挖的坑,自己必须去填了这个坑才行。综合当时的局势需要,诸葛亮必须去吊唁。
所以最后诸葛不仅去了,而且是带着很隆重的礼节去吊孝了,三步一跪,五步一叩,真真是给足了周瑜面子。当时因为周瑜死了两国之间的政治更是处于敏感期,诸葛亮身为蜀相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探听当时的吴究竟是怎样想的。于是出于种种原因的考虑,诸葛亮必须去吊孝,不论周瑜是否被他气死,他都必须要前去走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