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萧何负责刘邦的后勤工作,是韩信的上司。因为工作原因,萧何发现了韩信的过人之处,就在刘邦面前多次举荐他。
然而雷声大雨点小,韩信迟迟等不来升迁的消息。
这时,韩信老毛病又犯了,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便撂挑子不干了,直接当了逃兵,准备一声不吭就跳槽。
其实,当时的刘邦处境很糟,他被项羽分封到偏远的汉中地区,几乎失去了争霸中原的机会。
不仅如此,项羽还封了秦国的三名降将为王,他让这三人镇守关中,基本上是想把刘邦困死在汉中。
刘邦虽然无奈,但也无计可施,只能乖乖地前往汉中。可他的部下大多是南方人,他们不想背井离乡,所以在去往汉中的路上就不停有人偷着逃跑。
韩信便是其中之一。
当萧何得知韩信也跑了之后,立马急了,他二话不说赶紧上马去追。
因为他知道,韩信绝对是个人才,甚至是一个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对于萧何的行为,刘邦也很奇怪:跑了那么多人你不追,你非要去追一个没用的韩信,这不是脑子有病嘛!
但萧何却很严肃地告诉刘邦:“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这时的刘邦被项羽压制得死死的,既然萧何对韩信评价这么高,那就试试吧。
不久之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任命仪式,这让其帐下的诸将十分惊讶:
这韩信是什么人啊?
没听说过啊?
一个无名小卒怎么能做大将军呢?
面对外界的一片质疑,刘邦也来了脾气:老子用就用了,怎么着,我相信他一定能为我们打开一条出路!
韩信自然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
刚一上任,便体现出了超高的军事水准。他先是火速进军关中,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成功拿下关中,俘虏三王。
此后,更是犹如开挂一般,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之内,他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称得上是天下莫敢与之争锋。
作为一位杰出的兵家,韩信还在业余生活中与张良一起整理兵书,写了一部畅销书《韩信兵法》。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
可以说,韩信将兵法运用到了极致,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
但是,韩信这些卓越的功勋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为韩信劈开了升官发财的路,也毁了他全身而退的道。
其实,这一切还是因为韩信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当时,平定齐国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这时的刘邦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形势危急。韩信在这样的形势下,不想着领兵来援,却着急摆谱邀功,就是想逼迫刘邦答应自己的条件。
刘邦心中自然是一万个不情愿,可也没办法,于是只好答应他:“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韩信老弟,当什么假齐王啊,咱要当就当真齐王!
就这样,韩信大喜过望,成了真齐王。
后来,在诸军合围项羽之前,韩信老毛病又犯了,他再一次给刘邦上眼药。
为了对付项羽,刘邦要求韩信和彭越一起出兵合围,可这俩人光动嘴不动腿,口头答应了,就是没有实际行动。
直到刘邦许诺多封土地给他们,他们才兴冲冲地带兵出发。不过,韩信这样一出类似“逼宫”的戏码,最终让刘邦对他彻底没了好感。
君臣之间的嫌隙种子,便于此时深深埋下了。
项羽战败后,刘邦开始分封诸侯,韩信被改封为楚王,可以实现自己衣锦还乡的愿望了。
回到封地后,他第一时间召见了自己在老家时的那些人,漂母,亭长,还有那个曾经侮辱自己的屠户。
此时的他似乎在向世人证明,我韩信从来都不是一个懦夫,而是威震天下的无双国士!
然而此时的韩信没有想到,自己风光不了几天了。
项羽兵败后,其手下钟离眛投奔到韩信麾下。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但韩信却暗中庇护着钟离眛。
这一来二去,就有了韩信要谋反的说法。
其实,翻遍史书,也只能找到“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
如此来看,“韩信谋反”一事根本是无凭无据,但这对于刘邦来说已经足够了。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云梦为由,准备偷袭韩信。
对于刘邦的小算盘,韩信也是心知肚明,此时的他已是骑虎难下,陷入两难抉择:是起兵造反,还是轻车出迎呢?
我韩信是无双国士,岂能做反贼?
于是,韩信选择了轻车出迎,结果显而易见:他当场就被带上了枷锁,押到了洛阳,直接被贬为无权无势的淮阴侯。
贬了不说,还不准韩信回封地,这等同于软禁了。
对于韩信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不服啊!不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