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剧照:文成公主
唐朝诗人张籍《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和亲,在我国历史上已不是稀罕事。古代和亲的双方,都是为了谋求彼此利益的最大化,以达到某种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平衡。提起和亲,你或许会想到唐朝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一个被吐蕃人尊称为“神仙”的女子,她的入藏和亲,给吐蕃及唐朝的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缓和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矛盾。我们都知道文成公主为促进和平贡献巨大,但对于她的结局,却鲜为人知。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塑像
据史料记载,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这么看来,文成公主只是一位郡主而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公主。
李白《陌上赠美人》: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述他外出踏青时发生的一件事。由于自己不小心,将马鞭打在了一辆马车上,正当车里的美人掀开帘子准备骂李白时,见李白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不仅不恼怒,反而邀请李白到她的家中做客。这段描写,是唐朝开放遗风的真实写照。既如此,盛唐时期,干吗会选择“和亲”,有这个必要吗?
事实上,贞观年间,虽然中原王朝富足和谐,百姓安居乐业,但边患危机也一直困扰着大唐王室,唐太宗李世民对此颇为头疼。
唐、蕃形势图
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出使臣来大唐进行友好交流,此行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要求唐朝赐一位公主与之成婚。要知道,汉代以后,“公主”大都是皇帝的女儿,当时唐朝富足鼎盛,面对吐蕃的请求,李世民当然不屑一顾。
对于松赞干布来说,“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他不是不懂,他之所以这么理直气壮地找大唐和亲,主要是因为他想寻求某种认同感和存在感,何况当时吐蕃有这个底气。
隋朝的时候,一个叫作囊日松赞的人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自己的部落,并将自己的势力逐步扩大的周边地区,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个人正是松赞干布的父亲。在松赞干布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年少的他不得不承接父亲的遗愿,扛起了一统青藏高原的大旗。经过努力,他建立了实际政权,并且发展农业,制定文字,在他的带领下,吐蕃在很短的时间里逐渐强大。此时的松赞干布不过是一个17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