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家境到底有多好呢?这么跟你说吧,杜牧的爷爷杜佑是唐朝昔日的宰相。杜牧在家中排行老十三,他曾经用一首诗夸赞过自己家多有钱: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啥意思?就是我家的大宅子在京城一环内,家里面别的东西不足为奇,但是满屋子都是书。好家伙,京城一环内的学区房啥价格自己去体会,能藏得下万卷书的家,究竟有多大也自己去体会一下。
这么一比较号称老杜的杜甫就相当尴尬了,他爷爷杜审言也是当朝宰相,可是杜甫后来那小日子过得惨的啊!老先生年纪大了,为了屋顶上的几片茅草差点跟村里的孩子打起来。
家里有钱也就算了,满屋子都还是读书人,这就了不起了。因此杜牧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想不成才,都是一件难事儿。杜牧的才能,堪称晚唐一绝。
一、年少的杜牧,顺利到让人嫉妒。家里实力雄厚,杜牧又饱读诗书,想不出来搞点事情,都非常困难。因此杜牧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关心国家大事。
当时恰好是唐宪宗讨伐各路节度使的时候,杜牧看着好激动有没有,立马开始研究《孙子》,还特地写下了13篇《孙子注解》。
由于是高干子弟,他的策论很快就落到了当朝宰相李德裕手里,李德裕那叫一个高兴,认为看到了一个军事天才正在老杜家冉冉升起。
杜家和李家那是世代好朋友,这回李德裕用了杜牧的计策,还真的大获全胜,这一年杜牧不到20岁。
到了23岁那年,杜牧写下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这下子好了,3年后,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看了这篇文章,拍着大腿要点杜牧为状元。
可问题是杜牧也没参加这一届的科举考试啊!人家只是在家里随便写了一篇文章,不小心传到了主考官那儿。
主考官不管,即使当不上状元,也必须要录取他!于是乎杜牧便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成功被保送成为了进士,这一年杜牧26岁。同时代的复读生李商隐要是知道了得哭瞎了不可。
可以说,30岁之前的杜牧,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几乎一点麻烦都没有遇到过。这也导致了30岁左右的杜牧,过上了糜烂的生活。
二、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他们家和宰相李德裕他们家本来是世交,按道理杜牧应该站在李德裕这一边才对。但是李德裕的死对头牛僧孺也特别喜欢杜牧这个小伙子。
那么好了,唐朝两大派系的领袖都要拉拢杜牧,你让杜牧怎么选?杜牧索性就打算不掺和这事儿,自己跑扬州来了。
当时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得知以后,立刻将杜牧招揽到麾下成为了自己的掌*。从这个角度来说,杜牧似乎已经跟着牛僧孺混了,实际上他对牛李党争是相当排斥的。
因此这段时间,杜牧长期在扬州地界上吃喝玩乐,逍遥快活。扬州这地方,在唐朝就是个自带超级IP的大网红城市。
早在李白活着的时候,就曾经泪眼巴巴地在武汉把自己的知己好友孟浩然目送到扬州,并且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里的广陵指的就是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就这么一首诗,便带动了扬州的各种产业。这回杜牧来了以后,扬州就更加了不得了。杜牧特别喜欢这里的温柔乡气息,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才子们流连忘返之地。
杜牧常常在这里和别的读书人喝酒斗诗,以此赢得某位佳人的青睐。久而久之,杜牧在扬州的名声就传开了:一个很有才华的风流才子!
可以说杜牧在扬州那3年,基本没回家住过,基本上就是这家青楼跳到那家青楼。那日子过得云里雾里。
正当他在温柔乡里,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长安那边让他回来干活了。牛僧孺很舍不得杜牧,便直言不讳地提醒杜牧,不能荒废了自己的年华,应该努力干一番大事才对!
杜牧还想要辩解一下,他告诉牛僧孺,自己的日常生活十分检点。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差点笑趴下。要是杜牧也算检点的话,那这世上所有男人可就都是勤俭持家的好男人了!
牛僧孺笑着让手下人拿出一个书匣子,这里面居然都是牛僧孺手下人的密报。基本写着的都是“某一天晚上,杜牧在哪家青楼过夜,没什么大问题。”
原来牛僧孺一直派人在暗中保护杜牧,顺便把杜牧那点风花雪月的事情都给调查清楚了,杜牧这才羞愧且感动地点了点头。回去以后,杜牧便写下了这么一首《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幡然醒悟之际,也记住了牛僧孺对他的好,所以即使在牛李党争的残酷时期,杜牧还是不忘在牛僧孺去世后,给他写了墓志铭。
三、杜牧与十三十分有缘。杜牧是个跟十三非常有缘分的人,他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所以又被大家称之为杜十三。这还没完,他在十来岁的时候,曾经给《孙子》做注解,写下了《孙子注解》十三篇。
到了社会上,27岁的杜牧,遇到了13岁的歌伎张好好。张好好的歌声动人,长相更加动人,走到哪里自带流量的那种,回头率几乎百分百,唯一不回头的可能只有算命的瞎子。
众星捧月之下,张好好的形象就更加高大上了。杜牧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男人,可是他见到张好好以后,就再也走不动路了。
张好好对杜牧也非常钟情,才子配佳人,这几乎是唐朝的标配。杜牧见了一次张好好以后,两人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以至于杜牧为这个女人写下了《张好好》诗,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这句话:
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啥意思?就是每次相见的时间,如果隔了3天,那就感觉隔了很长时间一样。杜牧不愧是个情场老手啊,这么一句话说出来,再夸一夸小姑娘的美貌,还不瞬间就把她给拿下了?
可惜的是,张好好是沈传师的歌伎,杜牧总是到他府上蹭美女,这回他希望沈传师可以把张好好送给自己。可惜张好好早就被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给提前订好了,等到张好好一成年,就直接把她给纳了。
杜牧不死心,一直希望沈述师可以放弃张好好,双方僵持了2年多时间。结果沈述师还是没有放弃张好好,给杜牧留下了一地鸡毛。
除了这个13岁的小姑娘外,杜牧在扬州还结识了另外一位13岁的小姑娘。杜牧在扬州烟花巷中流连忘返的时候,就看中了一位和张好好有点相似的小姑娘,恰好她也是13岁。
杜牧和她花前月下好一阵子,在离别之时,杜牧还特别为这位小姑娘写下了著名的《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杜牧特别强调了这个小歌伎也是13岁的年纪,而且那句“春风十里扬州路”,绝对不比孟郊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逊色,几乎成了扬州的广告词。
总结:全才的杜牧,却落得英年早逝的地步。杜牧绝对是一位全才,他不光会写诗,写文章、论兵法也是行云流水。如果没有牛李党争的话,以杜牧的才学加上背景,出将入相应该问题不大。
可是杜牧这辈子并没有出将入相,他更多时间花在了风月场所。虽然整日与歌伎舞女们相伴,可杜牧依旧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样的诗句,显然是肉体沉浸在欢乐中,而灵魂却十分窘迫。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杜牧的内心是急切地想要报国,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可惜朝中党争严重,血流成河,杜牧压根不愿意掺和,所以每次要做京官的时候,他都以京官工资低的名义推脱,希望到地方上做个刺史。
做人啊,最重要的就是糊涂。要是什么都较真的话,杜牧可能都活不到50岁。杜牧的英年早逝,或许是因为他透支了身体,不过他的灵魂却在透支中得以升华。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