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背景简介,王昌龄简介资料简短版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7 23:13:17

王昌龄背景简介,王昌龄简介资料简短版(1)

提起王昌龄,你会想到什么?会想到“边塞诗人”,“七绝圣手”,还是“诗家夫子”这些赫赫有名的称号?

提起王昌龄的诗,你会想到哪些?会想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咦,怎么还有“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还有“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还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是的,你没记错,这些也都是王昌龄的诗。王昌龄一生留传下来的诗作一百八十一首,其中边塞诗二十一首,送别诗六十多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闺怨诗。

边塞雄壮 诗风奇伟

早年的王昌龄应招入伍,立志为国戍轮台,他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经八百里秦川腹地,沿渭水河逆流而上,出玉门关。

塞外边关厚土,大漠孤烟,残阳如血下的古战场白骨森森,依旧历历可见。

这更加激起了王昌龄报国*敌,建功立业的豪情,他踌躇满志,蘸着满腔热血写下了许多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的诗篇。

一首《出塞》让他声名远扬: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是匈奴的都城,在这里指袭击龙城的汉朝名将卫青,“飞将”是飞将军李广。意思是希望能有一位像卫青李广那样的大将军镇守边关,保护百姓免于战乱之苦。

但是,据说王昌龄在这里说的“龙城飞将”可不是无的放矢的比喻,他赞扬的是大唐名将王忠嗣,一位被《旧唐书》称“战必胜,攻必克”的常胜将军。

王昌龄在边关待得久了,看多了边塞恶劣的环境,军士思念家乡,他写下的诗句里也就不只是豪情万丈,还有军旅生活的艰辛与离家的乡愁,《从军行》七首里前三首都是表达的这种感情。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烽火,黄昏,深秋,羌笛,明月,琵琶,黄沙,尘骨,这一组组意象写尽了羁旅征人的痛苦,忧伤和思亲。

王昌龄背景简介,王昌龄简介资料简短版(2)

有战争就会有离乱,就会有军士埋骨沙场,就会有妻离子散,就会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诗人王昌龄想“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他也为“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而痛哭。

壮志难酬 闺怨抒怀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王昌龄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边塞诗,但是他可能并没有在军事上建功立业,二十九岁这一年,他离开了塞外,隐居在京兆府蓝田县种地为生。

王昌龄意识到自己当年弃笔从戎可能是个错误的选择,自己可能不是当将军的那块料儿,但是武不能安邦,文还可以定国啊。于是,他重新拿起书本,开始发奋读书,准备走科举这条路。

果然,在第二年,王昌龄参加科举,一举中了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开始了他以文定国的道路。

王昌龄出身贫寒,在大唐官场非常重视门第出身,他毫无背景,人微言轻,却又生性耿直,不懂迂回,仅仅被授予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还经常遭人排挤。

仕途不如意,王昌龄满怀忧愤,又敢怒不敢言,只好写诗泄愤,他那些大量的闺怨诗基本都是这段时间写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脍炙人口的《闺怨》,明着是写一名青春少妇后悔当初不敢劝丈夫出去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落得自己形单影只,空守闺房。

暗里却是作者官场不顺,孤独寂寞,无人赏识,没有知音的抱怨之语。

王昌龄背景简介,王昌龄简介资料简短版(3)

王昌龄还有一首歌行体《长信怨》,也是借失宠于汉成帝的班婕妤之口表达自己遭人排挤,得不到皇帝重用的怨愤之情,其中著名的两句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知交遍地 依依惜别

王昌龄官场上与人不合,文学诗词圈里却有一大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开元二十六年,四十一岁的王昌龄开始了他的贬谪之路,一向孤独寂寞的王昌龄开挂了一样广交天下好友,又一路将朋友从身边送别而去。

他每送走一位朋友,就写下一首诗,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以用来赠别友人的送别诗。

“比如《送胡大》,《送魏二》,《送高三之桂林》,《送张四》,《送李五》,《送程六》,《送窦七》,《送谭八之桂林》,《山中别庞十》,《巴陵送李十二》……”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说王昌龄的送别诗简直可以凑齐所有数字,画完唐代官谱,并总结出一部《百家姓》,可见他的朋友之多。

在这些众多的送别诗中,王昌龄对朋友们的称呼,或以家族排名,或以官职,只有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不但点出了送别的地点,也是称呼朋友的全名,诗中还写出了朋友要去的地方,这首诗也是他所有送别诗中最广为传颂的一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在这里可不仅仅是要像朋友竹报平安,他是要表达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冰心玉壶,是形容人的心底清澈。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诗中王昌龄也是用“冰心玉壶”来比喻自己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王昌龄背景简介,王昌龄简介资料简短版(4)

三年前疫情伊始,各国各地都像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很多国外友邦寄来的物资上,都写着古诗词,其中最火的一首就是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送别诗没有感伤之意,他安慰朋友我们虽然离别两地,但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外国友人选用诗中此句,也是表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世界人民亲如一家的感情。

王昌龄背景简介,王昌龄简介资料简短版(5)

王昌龄和孟浩然,李白等大诗人都是好朋友,李白听说他被贬,心里感伤,作诗遥寄,就是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据说孟浩然的死也与王昌龄有关,王昌龄被贬途中去看孟浩然,孟浩然身患痈疽(yōno jū),不能吃鱼,那天他们偏偏吃了鱼,孟浩然旧病复发,竟然死去了。

王昌龄悔恨伤心不已,岂料,没多久他也被人暗*致死。

为朋友深情地写下了那么多送别诗的王昌龄死时身边却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甚至他的朋友们都不知道他是因什么而死,怎么死去的。

王昌龄幼年家贫,发奋苦读,少年时,远赴边关,却壮志难酬,一生报国无门,蹉跎岁月,到头来死于非命。

或许“国家不幸诗家幸”,他借诗言志,写下无数著名诗篇,他时而豪情万丈,骝马金刀;时而满怀深情,杨柳依依。偶尔也会来首小清新,比如《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首诗可以有一个标签,但是人性是多面的,王昌龄命运之坎坷,平生之遭遇,再加一腔多情诗心,能够抒发的情感也是多姿多彩的,写下的诗篇自然也是风格多样,风情万种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