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59岁的王昌龄被贬返回老家,途经亳州,竟被亳州刺史闾丘晓一枪捅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边塞诗人的鼻祖提起王昌龄,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那首,让后人争论了几百年的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为了探讨这个王少伯写的“龙城飞将”到底是从未去过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是打到过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后世学者可没少下功夫。
我们前面有文章也讨论过这个内容,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王昌龄出生在一个农耕之家,20岁时,在本该扛锄头的年纪,他决定扛上宝剑,出门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来到边塞,此时是李隆基统治的前期,四海安平,也没有啥建功立业的机会。
于是,他又拿起笔杆,一边写在边塞的所见所闻,一边参加科考。
直到30岁,终于高中进士,眼看前途即将一片光明。
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
昌龄仅被封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工作内容就是抄抄文书之类的工作,放在现在,就相当于国务院最低级别的一个科员。
因为官职太低,王昌龄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所以,他得想办法。
作为混迹在体制内,家里没矿没人脉的素人,最简单地寻求升职加薪的方法,就是考职称啦!
要考咱就考最高级别的,博学宏词。
这个博学宏词,我们现在比较陌生,但是在唐玄宗那会儿,可是最具有含金量的职称。
能考上的,都是学识广博,文学造诣极高的主,而且随之带来的,社会地位和官职,也都会水涨船高。
考霸王昌龄,虽然考上了,但人生却依旧,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