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是哪一代的人,张择端的来历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9 12:15:18

张择端是哪一代的人,张择端的来历(1)

今天就算不读书的人也知道,宋朝有一个叫张择端的天才画家,画了一幅叫《清明上河图》的画,是存世精品,国宝级文物。

要是能卖一定是大价钱。

但时间倒退个八百年,张择端这个名字陌生得不能再陌生,几乎无人知晓。

瀚海的历史史料对他的记载,没有只言片语,他的整个人生资料显示,只有85个字,这还是沾了《清明上河图》的光。

他的身世,生平宛如一个迷,来无影去无踪。

即便是过了八百年,仍无人知晓。

他的《清明上河图》就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向世人展示他的名字——张择端。

公元1101年,繁华的汴梁城走进来一个身着青色长衫,头戴白色逍遥巾(注解 一)的男子,他神色显得有些紧张,仿佛不适宜汴梁城的繁华景象。

他深邃的目光左顾右盼的一番后,选择了一家字画店。

“老板你看这幅画能卖多少钱?”男子说完从背上取出了一副画卷铺了开来。

明媚的阳光下,画卷上的楼观、屋宇、林木、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笔法老道,布局也不错,画还算不赖。”

老板放下放大镜,一脸满意的说道。

男人略显苍白的脸上涌出几分喜悦,今日再不能把画卖出去,只能睡街头了。

”敢问客官姓名。“老板开始将画卷收了起来。

男人面上神色有些不自然,咬了咬牙好一会儿才说道:”张择端。“

“张择端这个名字好陌生。”老板皱了皱眉,似有些不悦。

“现在是陌生了点,但不久的将来世人一定会记住我的。”男子带着几分傲气回敬道。

老板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来京城的那个没有点理想,那个没有点野心。

可经过岁月洗礼后,剩下的能有几个呢,当初的梦想野心怕是早已换成了柴米油盐了。

想当年,他何尝不是如此。

想到这儿老板轻叹了声,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了五张红色大钞递了过去。

”这么点?“男子拿着手里的五百块钱有些不满的问。

“已经不错了,我是看你的布局线条还算不错,勉强收下了,你真当你是苏东坡,米芾么?“

不怕告诉你,他们的画值十万、一百万、一千万都有,只可惜你不是他们,所以你只有五百块。”

张择端是哪一代的人,张择端的来历(2)

男子捏了捏拳头,一言不发的走了出去。

许久才听得他喊了声:“我一定会超越他们的!”

老板摇了摇头,除了嘴角一抹冷笑外,在没有任何的表示。

想出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他这样的普通人只有两条路。

其一参加武举,这股显然是不切实际,不说他手无缚鸡之力,就是有一把力气也不会去做这等没前途的事。

其二,只能参加文举。

北宋的文化水平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到了徽宗这一朝,已经到了顶峰,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

寻常的官儿哪个不是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就是一般的读书人那也是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

光是写诗词的读书人就有一万多人,是《全唐诗》的四倍。一本《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

这样的局面,想要走文科的路子实在太难。

他自问读书还算不错,可诗词歌赋并非他的专长,以己之短去应对科举,无疑是以卵击石。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科举,走画师的路子。

这是剑走偏锋,想要出名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老天爷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很好的把握住了。

许多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都是很知趣的把握住了老天爷赏赐的机会。

张择端就是这样的人。

文化到了宋代已经开始走向了多向发展的路子,在理学的兴起、各种文化上的退潮、文风的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北宋的皇帝不再局限 理学、文学、史学三个方面。

他们的目光开始关注艺术。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

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年五月都在汴梁城举办自己的画展,他们的版权意识还很高,为了防别人仿制,设置了种种限制。

还有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山西绛州杨威,他们的名头不小,画卷价钱也不低, 一幅字画卖出去几十万都是小数目。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刚刚登基的宋徽宗本人就是一个艺术家。

这位北宋第八位的皇帝,全身的艺术细胞在北宋绝对可以排前三名。

他还在做端王的时候,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所画的《瑞鹤图》立即得到了文臣武将赞扬的典范。

继承皇位后,他老人家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至于其他,只要与艺术沾边的东西,就没有他不会的。

以至于他被大臣们评价为“诸事皆能,唯独不为君耳”。

这份评价可谓极为大胆,但不否认这一番评价十分的正确。

徽宗最后果然如大臣所言,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俘虏宋徽宗北宋灭亡。

作为皇帝他不算个合格的皇帝,但作为艺术家,他是合格的。

在他做皇帝十几年里,将北宋的绘画艺术推到了顶峰。

在登基第一年就成立翰林书画院,并且告知了天下画画的,把画画好一样可以做官 。

为了取得天下画画的信任,他亲自出题目,比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意境之高,超凡入圣了。

还有一题“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想象力及其丰富。

这两人就此入翰林院,做了大官,一时名头不亚于欧阳修、苏轼、米芾等人。

在这种风气下,许多读书人开始拿起了画笔。

他也不例外,只不过与他们不同的他除了想证明一下自己还有些才华之外,并没想过做官。

抱着这种心态,他报名参加了朝廷举办的绘画培训班。

他本就擅长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桥梁、街道、城郭,画工并不差。

老师稍微指点他就能心领神会。

参加了几次户外写生后,他的画卷终于迎来了老师的青睐。

这天早上,他吃过早饭,刚拿了一把尺子,一个儒雅的中年男人忽然走了进来。

“你就是张择端。”

虽然那人语气不太友善,但模样极好,浑身散发的艺术家的气息让他心生好感。

“不错,我就是张择端!”

“听说你画不错,可否当着我的面画上一卷。”中年男子漆黑的眼神盯着他问。

“我没有太多的笔墨?也没有好的宣纸。“

”这个简单!“中年男子挥了挥手,门外又走进来几个男子手中捧着制作极好的笔墨纸砚。

”可以画了么?”

“我还需要一个题目。”张择端迎着那人的目光道。

那男子嗯了声,忽然的转身道:”你看着汴梁城可否做题目?“

张择端透过那男子将目光看向午后的汴梁城,早上的阳光如诗如画,繁华的汴梁城宛如一幅完美无缺的画。

“我试试。”说完,他迅速展开了画笔,不多时就画出了汴梁城的一个局部。

“很好!”那男子点了点头,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递了过去:“你合格了。”

“这是?”张择端很疑惑。

“翰林院录取通知书。”那男子一字一字的说道。

张择端吃了一惊,剧情的反转让他一时有些回不过神来。

“从今日起,你被翰林院录取了,从今往后你好好替皇上画画,方才提起的汴梁城就不错。希望你能好好画。”

“我一定会的。”

这个早晨,汴梁城的阳光格外的温暖。

多日后,他才知道那个男人叫蔡京,是当今的宰相也是当代最 狂热的艺术家,本身所写的书法画卷就是当世十大名家之一。

位于汴梁城最繁华地段的翰林院就是在他的建议下才给修建的。

作为这座艺术中心的院长,他每年负责给皇上寻几个好苗子,而张择端所展现出来的画工让授课老师时时提起。

这才引起了蔡京的关注,破例今天来见一见他。

“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画的。”阳光下,他用力点了点头。

为了不辜负蔡院长的期望,他开始走出房舍,将自己置身于汴梁这座伟大的城市当中。

他细心的揣摩着城内里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甚至周围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边的景物都被他牢牢的记在了脑海里。

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让他着迷,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主题。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经过三个月的走访,他决定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

画卷最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这样更全面。

张择端是哪一代的人,张择端的来历(3)

按照他初步设计,他的构想是这样的,先是选择清明节作为画卷醒目的位置,其中农民、商人、船夫、手工业者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

除了汴梁城这座繁华的城池外,还得有官吏、士子、仕女,大胡子道人、行脚僧人,打拳卖艺的艺人,走江湖的医生,看相算命的先生,各种各样的摊贩和游手好闲之辈……

总之这幅画卷必须涵盖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备,样样齐全。

这样的画卷,人们只要看到就能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说这是一幅史诗般的画卷也不为过。

画这样的画卷,没有勇气,没有才气、没有充足的体力是画不完的,好在这三样他都有。

撸起袖子干吧,张择端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是最伟大的画家。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大吼了三声,铺开了画卷。

本来他以为这个很难,可下了笔他发现这一切其实不是很难,三个月他凭着一双脚走遍了整个汴梁城。

城里的一花一草,一屋、一船、一铺、一肆都入了脑髓,他要做的不过是将这一切照着熟悉的格局画下来而已。

每个夜晚,他都画得很晚,很多的时候,他都是通宵工作。

笔端下的那种熟悉而让他兴奋的图案,仿佛是一团烈火不断的燃烧着他。

他画得越来越快,大致的轮廓就出来了。

他开始审视自己的作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些画卷虽好,画工也精妙,甚至布局也算不错,可就是少了点什么。

无数的夜晚,让他辗转反侧,我该说什么好呢?

“对,我是一个现实画家,反应现实才是我的本色。”经过反复查看,他发现问题的所在。

汴梁城看似是繁华热闹,宛如盛世,但其景象并非盛世景象,你看那些商人那个不是拼着命的囤积粮食,那些官儿那个还有做官的样子。

还有哪些武将全然没了武将的样子。还有哪些城管一个个懒洋洋的样子,就知道欺负可怜的老百姓。

这哪里是盛世,分明是一幅盛世危机啊。

“不行,我得给他们提个醒。”

接下来的半年里,画卷的风格为之一变,他不再纠结城内的一屋、一舟、一船、一铺、一肆。

他开始将笔转向了隐藏在这座城池下的隐患。

他打算以画曲谏,提出对城防、安全、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忧虑。

短短几日,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国门洞开、商贸侵街、商贾囤粮、酒患成灾等场景全都被他画了出来。

这是一份大胆的工作,他全然不觉。

经过两年的打磨,画终于画完了,他端详着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卷,重重松了一口气。

皇上会不会看得出来呢?他那么聪明,艺术天分那么高,绝对会看得出来。

画卷画好后,他第一时间给蔡京发了消息。

第二日一早,蔡京就来了。

“画好了!”

张择端是哪一代的人,张择端的来历(4)

他点了点头,将画卷一点一点的铺展开来。

“好,好,好技法,好手段。”蔡京连连赞扬。

张择端苍白的脸上显得几分紧张,不会看出来了吧。

但他失望了,蔡大人虽也是艺术家,但骨子里并关心这一切,他更在意的是这幅画卷可以给上面交差了,自己的权势又能进一步得到巩固了。

画卷第二天一早就被运到了皇宫。

作为中国艺术水准最高的皇帝,宋徽宗默默的看完,沉吟片刻,用自己的瘦金体在上面题了五个大字——清明上河图。

然后拿起玉玺在画卷左侧盖上了印章。

“这画虽好,可太过严肃了,而且画里还藏有各种不满,这样的画卷是藏起来岂不是给世人留下了把柄。”

一向爱画如命的徽宗并没有收藏,而是将它赏赐给了大臣。

至于那个画画的人,徽宗仿佛也忘记了。

历史似乎也选择了遗忘。

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

其中就包括藏在汴梁城内的《清明上河图》。

金人并不识此画的价值,只是当普通画卷收藏。

如此过了六十年,一个叫张著的宋人偶然得到了这幅画卷。

他本是宋人看着画卷昔日辉煌的赵家天下,一时热泪盈眶。

有感于这画卷所表达的盛世危机,他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给张择端留下了八十五字的小传。

自此这幅画卷走上了命运多舛的道路,各色人物为了彰显自己,纷纷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画还是那个画,只是面容早已不复存在。

至于那个叫张择端的天才画家,从画卷完成的那一日,仿佛就消失了。

有人说他死于靖康之耻,也有人说他早就看出了徽宗不会太长,躲入深山老林——

他的整个人生仿佛就是为了这幅画而来,又随着这幅画去了,没有留下半点风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