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基的长子裴行俨,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投奔瓦岗军,被李密封为绛郡公,被王世充俘虏之后也受到了格外礼遇:“世充以其父子并骁锐,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僣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万人敌裴行俨最后跟父亲一起密商铲除王世充,结果事机不密双双被擒:“事临发,将军张童仁知其谋而告之,俱为世充所*。”
隋唐小说中排名前三的好汉,都没熬到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那一天,李元霸更是不曾打过一仗*过一人,但是他们三人的兵器,却算得上中原军队手中的大*器,无论是对付身披冷锻甲的西夏、辽金骑兵,还是装备了长刀的倭寇,都十分有效。
李元霸用的是锤,裴元庆用的也是锤,不管是400公斤还是150公斤,也不管是圆球带刺还是八棱梅花,在正史中都能找到其原型的记载,比如抗金名将岳飞的长子岳云,用的就是双锤:“岳飞征伐,岳云未尝不与,数立奇功,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古代椎锤同音通假,我们上学时学的《大铁椎传》,那位侠隐用的就是链子锤。
锤作为宋军制式兵器,对付金国重甲骑兵是相当有效的,这在宋朝兵书《武经总要》中是有图谱的:“蒺藜、蒜头骨朵二色,以铁若木为大首。迹其意,本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短柄铁链皆骨朵类,特形制小异尔。”
评书演义中的隋唐英雄用的是大锤,真正史料兵书中的,只能算小锤了——岳云能用四十宋斤一柄(不是现在的500克)的铁锤,已经是千古罕见了,笔者所见过的兵器锤,估计也就是七八斤甚至三五斤,但即使只有三五斤,也足以震碎戴钢盔的西瓜瓤。
铁锤一直到明朝,还在军队中有少量装备,而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则是抗倭英雄戚继光鸳鸯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专门有一篇《镋钯解》:“长七尺六寸,重五斤,上用利刃,横以弯股,刃用两锋,中有一脊,两刃自脊平减至锋,其锋乃利,日久不秃。弯股四棱,以棱为利。”
看了戚继光的描述,我们就会知道这种“镋钯”,其实就是小说中的“凤翅镋”,但大量装备部队,肯定是不能鎏金了。
在十八般兵器中,镋和锤分别排在第九位和第十五位,在演义小说和正史中,能用镋和锤的,都是超一流悍将,但是它们会不会重达数十斤甚至数百斤,笔者就不知道了。
演义小说中的隋唐前三条好汉,兵器总重量达到了750公斤,虽然有所夸张,但兵书史料确实有他们的原型和兵器,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心驰神往了:古人的力气真有那么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