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与何香凝
1961年11月,何香凝八十岁生日的三年后,“百老庆寿大会”在政协礼堂召开,上百名七十多岁的老人们齐聚一堂,这其中包括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人士,何香凝就在其中。
*负责主持这场大会,他刚走进会场,第一眼就看到老朋友何香凝,朝着何香凝的方向走过去。
何香凝已经八十多岁了,行动不便,看到*朝自己走过来,何香凝心情激动,匆忙站起来,却因此身体迟钝不便,不小心将身旁的手杖碰在地上。
*快速走过来,弯下腰来将手杖拾起来,放到何香凝旁边,再紧紧握住她的手,向她祝寿,三年前,何香凝也是在*夫妇的陪伴下度过生日的。
*问候何香凝老人的身体,得知她目前身体健康后,*放心不少,随之向其他的老人们打招呼。
等宴会开始后,*举起酒杯,高兴地对老人们说道:“今日到会的百位老人们,年龄平均在八十岁左右,加起来就有八千岁了......等20年后再聚首,大家就要真正地高呼‘万岁’啦!”
老人们纷纷被*幽默的话语给逗笑了,何香凝坐在座位上,笑逐颜开。
只可惜,何香凝没有等到*口中的“20年后再聚首”......
图|何香凝旧照
何香凝的临终遗愿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何香凝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平日里有医护人员的照料,她的健康状况勉强维持,但确实年岁已高,身体与精力都大不如前了。
1970年,何香凝不慎摔倒,要知道,对老人家而言,摔一跤是举足轻重的事情,动辄就会丢掉性命。同时,她又患上肺炎,重病缠身,只能住进医院。
1972年夏天,九十多岁的何香凝已经到了生命垂危之际,*专门赶到病房来,关心她的病情。
*到了一会后,何香凝睁开双眼,意识逐渐清醒,她用虚弱的声音向*说道:“我不要烧。”
何香凝恳切地告诉*,她希望能与逝去多年的爱人廖仲恺合葬,这是她唯一的心愿。
图|*
何香凝的这个要求提出来,病房里的其他人都很吃惊。放在以前,土葬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等国家*带头倡议火葬制度,很多去世的领袖们都是以火葬的方式安葬的。
当大家在思索*该如何答复何香凝时,*含泪同意了何香凝的请求:“不烧,不烧。我代表*、党中央同意你的要求,放心吧。”
病床上的何香凝这才安心了下来。
*是了解何香凝与廖仲恺的夫妻情谊的,廖仲恺为革命付出生命,何香凝为革命献出一生,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庭,她的这个心愿应该被满足。
后来,*也与廖承志聊起自己当时的想法:“何老太太一生革命,贡献很大,她的这个要求应该满足。”
图|何香凝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老人与世长辞。
依照她的临终遗愿,*作出特别指示,廖仲恺的墓在江苏南京,江苏省特意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负责处理何香凝、廖仲恺合葬的相关事宜。
何香凝与廖仲恺夫妻二人鹣鲽情深,早有“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愿望,所以之前在建造廖仲恺的坟墓时,何香凝就要求建成合葬墓的方式。
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专程找到廖承志,咨询其父母合葬的意见,廖承志表示廖仲恺的棺木可以原封不动,只需要将何香凝的棺木安置在左侧即可。
至于合葬墓前的石碑,则可以先将原来的碑文清掉,另行重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