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卫立煌的书,卫立煌简历介绍资料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22:22:58

介绍卫立煌的书,卫立煌简历介绍资料(1)

*主席与特别邀请人士、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中)和列席人员谢无量(右)在宴会上交谈

《回忆卫立煌》一书是卫立煌秘书赵荣声所撰回忆卫立煌一生的一部著作。 赵荣声曾被我们党派出去给国民党高级将领当秘书,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刘少奇同志从延安到中原局工作,途经河南渑池县时,曾当面指示赵荣声,让他停止组织生活,保留党籍,以个人身份长期在卫立煌身边工作,促进抗日工作的发展。卫立煌先生戎马一生,为蒋家王朝屡建战功,但因他不是蒋介石的亲信,所以每当蒋介石在战场上受到挫折的时候,他即被重用,而战争稍有间隙,他就遭受排挤,或被迫出国考察,或降职使用。他以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嫡系高级将领、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积极活动的爱国人士,受到人民的尊敬与怀念。 赵荣声是抗日战争初期卫立煌通过同乡关系从八路军聘请去的秘书,曾经陪伴卫立煌去过延安,曾经陪伴卫立煌闭门阅读共产党的书籍,谈论天下大事,不但了解卫立煌的为人,并且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轶事。他将亲自经历和多年听闻的事情写成文史资料,以供历史学家和对那时掌故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回忆卫立煌

文丨赵荣声

介绍卫立煌的书,卫立煌简历介绍资料(2)

卫立煌

在史迪威的女儿芭巴拉·特克曼所著的回忆录中,记载着史迪威曾把卫立煌称为“百战百胜将军”,史迪威对卫立煌的作战能力是很相信的。由于史迪威的同意,在成都闲着没事的卫立煌,在一九四三年的深秋又被起用,被蒋介石召唤到重庆,亲自接见,恢复起上将军衔,让他充当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

随卫到远征军去的旧部,多数为顽固保守的国民党员,别人没有法子在这些人头上抓到“亲共”的小辫子。司可庄任中将副参谋长,蒋炎任中将兵站总监,戴允孙升同中将秘书长,邵光明升中将副官处长,陶振武、叶粹武、余念初任中将参议,张寰嵩任少将卫生处长,孙鼎禾由戴允孙保举升为同少将秘书处长。卫立煌邀请在桂系军队中工作的合肥同乡张义纯去当参谋长未成,事被远征军现任参谋长肖毅肃所闻,引起肖毅肃极大的醋意,后来一直和卫闹别扭。此时陈铁回到老家贵州遵义葬父,卫立煌邀请陈铁来当怒江警备总司令,继之又说让陈铁去接宋希濂的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又要他去当远征军参谋长,都被陈铁拒绝。

远征军有一个副司令长官为黄琪翔,北伐时代的名将,过去曾和第三党关系密切,反过蒋,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在蒋介石统治的地区不能立足。到抗战开始后,请缨抗日,始回到军界,曾任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蒋介石给以虚名,不给实权,他在远征军实际仅有顾问的身份,是个陪衬。卫立煌对他很客气,也很尊重。参谋长肖毅肃原系何应钦系统的人,官僚派头足,作战经验少,一九四二年缅甸战场上中国人吃败仗,死了那么多人,肖毅肃的瞎指挥应负主要责任。卫立煌瞧他不上眼,他有后台,与卫立煌貌合神离。

介绍卫立煌的书,卫立煌简历介绍资料(3)

1940年3月,朱德总司令赴洛阳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进行谈判,划定各自防区。图为朱德与卫立煌(右)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郭寄峤合影。

现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所统率的军队主要为两个集团军,即是宋希濂所统率的第十一集团军和霍揆彰所统率的第二十集团军,外加司令长官部直辖的一个军,即何绍周当军长的第八军。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何应钦没有儿子,侄子等于他的儿子。第八军副军长李弥,解放后在中缅边境当政治土匪为患数年,五十年代的《参考消息》多次记载其事,即是其人。驻印中国军队由史迪威指挥,史迪威派其副参谋长窦恩准将长期驻在远征军长官司令部旁边,作联络工作。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原先设在楚雄,离昆明很近,离前线远,陈诚害怕日军,他脑子里却一直在想解决龙云。卫立煌到远征军不久,首先把司令长官部推进到保山县马王屯,距怒江前线仅有七十公里,便于指挥作战。保山县是群山当中一个峡谷,有数十里长的一块平坝,民间传说诸葛亮“五月渡泸”曾在此地停留,现在还有当年的点将台遗址云云。

卫立煌一到保山即作消灭侵入滇西边境的日寇,进军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准备。第一项工作是鼓舞士气,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和师长以上的军官一一谈话,团结他们,协调他们的关系。陈诚平日只会讨好蒋介石,对下颐指气使,专横武断,对于不同系统的军队偏心极重,下级只畏其威,心中实际不快。卫立煌长期被视为“嫡系中的杂牌”,处在一个受排挤的地位,靠打硬仗升起来的,多年以来一直善于团结不同系统的队伍,对下谦和宽厚,气量大,能容人。从抗战开始以来,更吸收了许多八路军的工作方法,现在虽然表面上不喊八路军那一类口号,但在实践中运用从八路军学来的精神,倾听下级的意见等。因此,下级对卫也较好,能够听其指挥,上下一心对敌。

介绍卫立煌的书,卫立煌简历介绍资料(4)

卫立煌(右)、傅作义(左)在交谈

反攻的第二项准备工作是赶紧更换武器,训练官兵,使其掌握新武器的使用技能。有几种训练班同时在开办,在部队里也热烈进行。对于哪些部队首先更换新的装备,本来是由重庆的军政部拟订方案,主要是秉承蒋介石的意旨,离不开一个偏私的原则,但是美国人抓得很紧,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为具体领导机关,避不开它,卫立煌对于一些原先是杂牌的军队也加照顾,有的还另眼相看。例加张学良的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时有四十万人,到了西安事变时还剩二十万人,只有七个军的番号,即五十三军万福麟,四十九军刘多荃,五十一军于学忠,五十七军缪激流,六十七军吴克仁,骑二军何柱国,骑三军郭希鹏。到了抗日战争后期的一九四四年,仅存五十三军一个军。这个五十三军在抗日战争初期曾经受过卫立煌的指挥,在黄河边上作战,守郑州黄河铁桥表现得很好,后来调去参加保卫武汉的战斗,到洞庭湖边作战,现在是徒步由湖南走到云南保山来的。卫立煌见他们来了,亲自到这个部队里去视察,看见五十三军的武器还和当年一样,十分陈旧。卫立煌睹物怀人,想到张学良叱咤风云,半生的事业仅余这么一点军队,这么几条旧枪,感到十分同情,回长官部即下令彻底调整,把五十三军全部换成美式装备,加强炮兵,步兵中配有火焰喷射器,军和师一级都配有比较完整的医院。在五十三军里边的军官,平常一直存着戒备心理,怕缩编,怕吞并,尤其怕调到云南边境地旷人稀之处予以彻底吞并。没想到卫立煌见了他们,讲的是一派热烈的抗日语言,鼓励他们打回老家去,使他们十分感动。后来五十三军渡过怒江,对日军作战表现得非常出色。

反攻以前,卫立煌还考虑了许多技术问题。例如他对于将要进攻的几条路线,每一条都事先作了选择和研究;和将要担任主攻任务的指挥官,根据敌情缜密地进行商讨。其中有一条由怒江岸边某处通往腾冲的山路,在军用地图上找不出来。卫立煌和美国联络官窦恩将军说,听说美国的军用地图都是用飞机照相制成的,中国的军用地图在多年以前绘制,后来没有复查过,不很精确,有些东西日军地图上也不一定有。现在从怒江到腾冲这一段需要用飞机照相,请你们帮帮忙。窦恩准将即派美军飞机在这一带飞行照相,两个星期以后,地图即制成。在这种根据照片制成的地图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山间好像有条路。卫立煌马上派遣参谋去询问当地父老和少数民族老人,他们都说三辈子以来没有人走过这条路,但是在故事传说中好像先前有条老路。少数民族没有完整的文字记录,许多事情都靠传说和歌谣传诸后代,既然传说中讲到这个,这里就有一条路的可能性。再看图上这条路,所通过的地方,并无阻隔不能通行的绝地,如果用工兵去加以修复,可以通行,当然也有许多险阻,要费点事。卫立煌选定了这条路以后,即叫美军不再派飞机老在那一带飞行,以免引起日军的注意。过了一些时候,到了反攻开始之日,中国军队有一部分由这一条日军完全料想不到的山路以拊日军的背后,日军不知中国兵从何处来,惊惶失措,吃了很大的败仗。

介绍卫立煌的书,卫立煌简历介绍资料(5)

卫立煌(右)与蒋介石、傅作义(左)

一九四四年五月,卫立煌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

五月十一日拂晓,强渡怒江的加强团和五十三军、五十四军及第六军各师在惠通桥上游开始强渡怒江,攻击西岸的日寇,以腾冲为主要目标,经过激烈战斗,仰攻高黎贡山。

六月一日,宋希濂所统率的第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和六十六军等等,也陆续过江,扩张战果,主攻龙陵、芒市(现名叫潞西)等地。总计中国军队先后出动十七个师,凡十六万多人,怒江以西的日军,盘踞在高黎贡山脉的崇山峻岭间。日军有惯于作丛林战的五十六师团全部,第二师团和三十三师团的一部,在腾冲、松山、龙陵三大据点筑有钢骨水泥坚固工事,还有十八师团在密支那及其西北地区可以及时支援。在战线长而又纵深的丛林间作战,对日军守势是有利的。远征军过怒江之后,受到日军的强烈抵抗,在围攻据点、占领要塞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得失,伤亡也颇重大。例如距保山仅有七十多公里,在怒江对岸惠通桥之西,有一座高山叫做松山,为附近若千里内的最高峰。日军在这座山上筑有坚固完整的工事,负险固守,使得桥东面的人马不能过去。怒江江面不宽,但水流非常湍急,两岸都是陡坡,山路蜿蜒而上,曲折拐弯,多处都在松山敌人的射击目标之内,夺取这座松山,并不容易。有一回卫立煌率宋希濂、何绍周等以及美国窦恩准将,并带了美国记者,以及翻译丁善懿,亲自到这座山前去勘察研究。日军侦察机看见桥这边有人来往,不免盲目扫射,卫立煌继续拿着望远镜远眺,若无其事。美国人见之大为赞赏,照了很多照片,后来披露于报纸上和Time周刊Time(即销路很广的《时代周刊》)。经过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由第八军组织了一个非常坚强的攻坚兵团,由师长暂时担任团长,由团长暂时担任营长,各级军官逐级下降,充实最基层第一线的力量,集中火力攻坚。等到占领松山以后,发现受日本武士道精神麻醉的两个联队的日本兵尽皆战死,无一幸存,当时战斗的激烈,可以想见。

介绍卫立煌的书,卫立煌简历介绍资料(6)

卫立煌陪同蒋介石检阅胜利班师的远征军将士

当时滇西广大人民群众(仅运输民夫就是二三十万人)积极支援,克服重重困难,并得到美国空军助战,空投粮弹,攻击日军据点,摧毁了日军顽抗,于九月十日收复腾冲,全歼守敌。

十一月三日,攻克龙陵。二十日攻克芒市,十二月一日收复遮放。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日拿下畹町,二十七日,远征军与在北缅作战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在畹町附近的芒友正式会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歼灭了日军第十八和五十六师团的大部分,击溃其第三十三和第二师团,对于日军在缅甸的统治起了瓦解作用,为英印军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减轻了麦克阿瑟进攻太平洋的侧面压力。中国和海外的通道——中印公路(又叫史迪威公路)又复打通,几千辆载重汽车连接而至,那是非常令人欢欣雀跃的热烈局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