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是蒋介石权利走向顶峰的跳板。在这场大规模的权力争夺中,蒋介石在军事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麾下的五位将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分别是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以及卫立煌。
既然被称为五虎上将,自然他们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专长。如刘峙在中原大战期间表现十分英勇,先后击败阎锡山和冯玉祥,占领济南,中原战局为之震动;顾祝同为蒋介石正面击败不可一世的冯玉祥和反蒋的石友三;陈诚在中原大战中凭借十一师的高光表现开始发迹,土木系由此崛起;蒋鼎文在此战中更是所向披靡,被蒋介石称为“飞将军”;至于卫立煌的军事能力就更是毋庸置疑,直到解放战争战力值也始终在线,中原大战期间,卫立煌屡屡挫败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为蒋介石问鼎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的这几位五虎上将虽然都身居战区司令长官的要职,但是并没有延续他们在中原大战的神勇,表现得一个比一个拉垮。与其他四人相比,顾祝同的表现更加不尽人意。作为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他在整个抗战期间一直采取消极的防御政策,几乎没有和日军进行过大规模的会战,反倒利用辖区有利条件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此外,顾祝同抗战不力不说,还对我党的新四军队伍却全力以赴的打击,臭名昭著的皖南事变就是出自这位仁兄之手。
尽管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但顾祝同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却被任命第1集团军总司令,之后再升任西安行营主任,统一节制第二、三、四、五集团军,成为公认的五虎上将之首。要知道,蒋介石一开始其实是更为倚重刘峙的,那么没有战功的加持的顾祝同,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是顾祝同深谙蒋介石用人之道。顾祝同在中原大战期间,在战功方面比不上刘峙,但顾祝同更加懂得隐忍。他从未在公开场合下表达对蒋介石的不满,总是毫无保留的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时,顾祝同与红军作战分外卖力,多次不计伤亡地把部队往里面填,只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在苏区之时,顾祝同叫嚣“宁可错*一千,也不放走一个”,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大屠*。以上行为种种,在今天看来都是反人性的,但却因为他贯彻了蒋介石的想法深受赏识。
其次是顾祝同对蒋介石忠心有加。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遭到了张学良的软禁,当时何应钦对待这场事变的态度,是组建讨逆军向西安进军,并让刘峙和顾祝同分别担任东西两方面军的总司令。当时,宋美龄担心此举会对蒋介石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不同意他们向西安进军,但刘峙并没有明白其中的深意,马不停蹄地便要把军队开进西安。反观顾祝同一直呆在南京没有去就职,不惜因此得罪了何应钦。他一边安慰宋美龄,一边协助宋子文想方设法营救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顾祝同自然成了解救蒋介石的头号功臣。
顾祝同虽然军事能力平平,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贡献无几,全靠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一步步上位,但他却颇得国民党将领的普遍敬重。顾祝同其人宽厚大度、和蔼可亲,他身上具备一个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所没有的特点,尽管自己就是嫡系,但他却能做到对各战区各派系的将领一视同仁。他的这个特点,尤其让一些杂牌将领深受感激。
比如黄百韬被围碾庄之时,苦盼援军无望,蒋介石此时不过给他空投了虚情假意的亲笔信,勉励他艰苦奋战。只有顾祝同冒着风险低空飞至碾庄上空与黄百韬长谈,让他不要对援军报以希望,尽可能地拼死突围。顾祝同的这一做法让黄百韬深受感动,临死还感激顾祝同栽培,并表示自己会牺牲到底,对得起总统和总长的厚爱。
参考资料:【1】《淮海战役》袁庭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