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字墨三,被评为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同时被列入八大金刚之中,人称“忠将”。没有一个上司不喜欢忠于自己的人,即便他能力不足,也不影响上司对他的赏识。一个既有能力又特别忠诚可靠的人,上司遇到是种福气。一个有能力但有二心,对上级是种威胁。一个无能力但特别忠诚可靠,上级是可以接受,因为这样的人完全可以驾驭。
顾祝同趋向于第三种,但完全不是第三种,顾祝同对蒋介石绝对忠心,说他没能力完全不正确,只是相对于其他高级军事将领来说,顾祝同能力稍逊,毕竟在乱世之中,看得主要是军事才能。顾祝同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对蒋介石是忠心耿耿,这为他升官之路奠定了基础。
顾祝同童年过得不幸,三岁丧母,随继母龚氏度日,龚氏脾气暴躁、易怒,对丈夫顾芝田(顾祝同父亲)常常破口大骂,有时候不但骂还会动手,顾芝田见到老婆气都不敢出,就像老鼠见到猫,他怕老婆在乡里是出了名的,同乡人给他取绰号叫“顾稀泥”,意思是一滩捧不上手的稀泥。
父亲顾芝田不好过,儿子顾祝同更别说了,他不但被打被骂,继母龚氏经常不给他饭吃,可以说是虐待。顾祝同时常吃不饱饭,一旦有机会填肚子时,他就狼吞虎咽,一吃就是几大碗,乡里人给取绰号“大饭桶”,直到顾祝同进入了国民政府高层,时常也有同僚背着叫他“顾饭桶”,当然这与他时常打败仗也有一定关系。
顾祝同还有个绰号叫“顾婆婆”,这主要是指顾祝同打仗太过谨慎,因为如此,常常错失许多战机。反之,他的部队受到敌人攻击也相对较少,为他保存实力起到了一定作用。顾祝同战绩是由盛到衰,地位是由下向上,步步高升。主要战绩是北伐时期,年轻时的顾祝同与其他黄埔学生军一样,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勇往直前的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他主要是协助兄弟部队作战,虽然没有全歼日军的战绩,但他所驻防战区拖住了一定的日军。解放战争时期,顾祝同升为参谋总长,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他得负一部分责任。
顾祝同被蒋介石最为赏识的两次是“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先说“西安事变”,当时蒋介石被杨虎城和张学良扣押时,南京方面出现两种应对措施,一种是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主战派,一种是以宋美龄为主的和谈派。何应钦命令刘峙与顾祝同二人分兵两路向西安进发。宋美龄为了蒋介石安危作想,她制止刘峙与顾祝同停止进军,刘峙并没理会宋美龄,继续加速进军步伐,而顾祝同向来忠于蒋介石,他拖迟了进军时间。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谈判成功,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对顾祝同是另眼相待。
我们都知道南方的新四军比北方的八路军发展得相对较差一点。主要是二者所在的战区与所面对的战区司令不同。在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被编入第三战区序列,司令长官是顾祝同。他们处在日寇与“汪伪政府”之中,安全系数相对较低,顾祝同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他发放给新四军的军饷能扣就扣,不能扣就拖,为此叶挺将军向顾祝同发过几次火。
八路军相对来说要比较好一点,被编入第二战区序列,司令长官阎锡山虽然比较抠门,但不至于像顾祝同,并且副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对八路军还是很重视,该发装备就发装备,该发军饷就发军饷,在卫立煌眼里只要是抗日的军队,他都一视同仁。
“皖南事变”的执行者是顾祝同,这是他与新四军之间的一笔血债,也是他一生的黑点,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顾祝同的行为是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虽然这并不是顾祝同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他幕后是有操控者与策划者,但历史的黑锅只有由他背。
对于“皖南事变”的结果,蒋介石非常的高兴,他更加赏识顾祝同,同样在北方的阎锡山与八路军也发生过摩擦,蒋介石既是暗喜又是担心,他暗喜自然是晋绥军与八路军相互厮*,他担心是不愿看到抗日最前线出现抗日武装不团结,以免影响抗日。从另一面看,一个是自己政敌阎锡山,一个是自己嫡系顾祝同,蒋介石对他们态度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