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等人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对于安史之乱来说,持续了8年左右的时间。正是因为时间久、规模大,所以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不可避免地进入到衰落中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在公元757年正月就被*了,也即其造反的一年后就死了。不过,安史之乱还是持续了8年左右的时间。对此,这一方面是因为安庆绪、史思明等人继续叛乱,另一方面,唐朝对于节度使的不信任,也是安史之乱打了八年才结束的重要原因。
一
首先,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用一个月的时间由河北范阳打到东都洛阳。在唐玄宗李隆基从长安逃离后,安禄山率领的叛军得以攻占长安城,这无疑是安禄山势力达到顶峰的体现。不过,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安庆绪所*。在此基础上,安庆绪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后被迫退出洛阳,逃亡邺城。与此同时,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已经退位,所以唐肃宗李亨得以掌握唐朝大权。在此基础上,唐肃宗重用郭子仪等将领。公元757年,郭子仪攻克河东郡,叛军将领崔乾祐悄悄向南逃遁。对此,唐朝大军乘胜追击,消灭了十多万叛军。
二
面对唐朝大军的步步紧逼,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撤出了洛阳。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肃宗派遣郭子仪等九位节度率领步兵骑兵二十万进攻安庆绪盘踞的相州。乾元二年(759年),安庆绪为部将史思明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由此,对于史思明来说,继续率领安史之乱的叛军和唐军作战。不过,因为唐朝大军的不断反攻,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实力受到严重的削弱。在此基础上,唐朝完全有机会提前终结安史之乱。但是,唐肃宗对于郭子仪、李光弼等节度使的矛盾态度,导致唐军被史思明击败。
三
唐肃宗出于对郭子仪、李光弼等藩镇的防备,所以派遣了鱼朝恩来进行指挥。结果,想立大功,力劝唐肃宗下令各军进攻。不得已,李光弼等人出战,唐军大败,河阳、怀州等军事要地尽归于史思明。对此,在笔者看来,唐肃宗如果可以充分信任郭子仪、李光弼等藩镇,放手让他们去消灭叛军的话,很可能安史之乱要提前几年就结束了。不过,唐肃宗和唐玄宗一样,担心各个节度使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壮大自己,也即担心下一个安禄山的出现,所以对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有所堤防,也即不够信任,所以派遣了宦官来进行指挥,结果自然遭遇了不少挫败。
四
最后,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与部将谋*。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由此,唐肃宗李亨的病逝,无疑放慢了唐朝大军对于史朝义的进攻步伐。在唐肃宗去世后,唐代宗李豫即位。在此基础上,唐朝军队借回纥兵之助开始反攻,攻破史朝义首都洛阳,他北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带),后众叛亲离。到了公元763年,史朝义的主要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均叛去,对此,史朝义显然无法东山再起,于是其最后自*而死。由此,到了公元763年,唐朝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不过,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林立的格局也难以改变,这成为唐朝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