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看对联的故事,郑板桥十副对联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1 07:04:28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乾隆年间进士,曾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卓著,后客居扬州,以卖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经常微服到民间访贫问苦,百姓也愿意和这位亲民县令拉家常。

有一次,郑板桥路过潍县西边的白浪河,发现岸堤垮塌、河水混浊不清,且臭气熏天,给两岸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于是,他回到县衙,打发师爷去白浪河附近的村里,找来了几位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共同商量如何把白浪河环境彻底根治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经过几天商议,一个绝佳的治河方案出炉了,时间定在今冬明春,因为这个时期少雨,河床干涸,治河效率高。

郑板桥贴出冶河告示,全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积极响应,这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喜事。

开工当天,治河工地旌旗招展,人声鼎沸,万民欢腾,好不热闹。

郑板桥心中欢喜,在河堤中查看情况,忽然,一个满身污垢、衣衫褴褛的老汉挑着两筐泥土迎面而来,对郑板桥道:“县令大人辛苦"。

郑板桥同老汉寒喧着。

老汉并没有想走的意思,对郑板桥道:“久闻县令大人文釆,我出个对子,县令大人能否一续"?

郑板桥眼前一亮,随即应口:“老汉不妨道来”。

老汉指了指自已,又指了下肩膀上挑的担子说:"我就即景出对,“一担重(仲)泥(尼)拦子路"。

郑板桥刚要接对,却发现老汉出的对子不简单,里面有两个人物,分别是孔仲尼和学生子路,郑板桥想了半天也找不到很好的下联。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