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地图
公元291年,初创不久的西晋王朝却爆发了一场长达16年的由皇族内部引发的战乱。同时,这场战乱也直接导致羸弱的西晋王朝加快了灭亡脚步,乃至进入了一个长达300年的黑暗动乱时期(即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乱”!
但是,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不会知道,这场战乱的爆发前提,确是以西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下进行。那么,为何西晋王朝本着巩固政权的目的,却会遭遇遭遇八位皇族的反对、乃至兴兵征战呢?
晋惠帝初期八王分封国及军镇国
所以,今天我就带领大家重新了解一下八王之乱的幕后故事!
其实,大家对于西晋王朝的家世背景俨然非常清楚,司马氏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政权的兵马、人口、江山,进而统一了三国。
但是,三国时代造成的战乱分裂长达50余年,三国的社会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曹魏政权大多沿用了汉代的集权制,而东吴和蜀汉均是依靠本地的世家大族势力和地理环境的闭塞。(相对于蜀汉而言)
所以,此时的西晋王朝便面临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局面,即应该如何有效将中央朝廷的经济制度、官僚系统等下放至江东、巴蜀两地,进而树立中央朝廷的统治权威。
最终,晋武帝司马炎采用了类似汉代推行的郡国并行制。简单来说,西晋王朝为巩固后世统治,便大力分封同姓王辖制各地区。但是,其后果也可想而知,随着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偏大,便会逐步威胁中央集权。
其实,相比亲情来说,在这些诸侯王的骨子里,他们都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最终,随着同姓王诸侯的发展,必然容易造成中央朝廷权力的离心倾向。
汉代七王之乱
所以说,汉代的七王之乱似乎就是一个忠告,但是并不重视的西晋王朝最终也酿下八王之乱的恶果。
在晋武帝时期,中央朝廷为防止诸侯王对于地方控制权过度集中。所以,所有的地方诸侯王都需要居住在中央朝廷所在的都城,便于朝廷对地方进行直接管控,也便于监察这些同姓诸侯王,这种方法确实不错。但是,实施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
其实,在晋武帝去世以后,西晋王朝内部的外戚和同姓诸侯王势力便想控制西晋的中央朝廷和其领导权威。所以,在晋武帝晚年,他便考虑到外戚乃至诸侯王干政的问题。
晋武帝司马炎(塑像)
所以,司马炎又下令让所有地方诸侯王从都城返回各自封国内,从而防止皇族内部的外戚势力会同诸侯王篡取西晋政权。但是,说实话,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几乎是照搬西汉当年的削藩(西汉的晁错削藩也直接导致了七王之乱的爆发)经验罢了!
但是,事件发展并不如司马炎所预想的。在司马炎去世后的,最开始干政的便是晋武帝的皇后,其次被晋惠帝的皇后贾氏消灭,然后各地诸侯王也起兵争夺政权。
最终,经过16年的各阶段混战后,东海王司马越成为这场战乱的最大赢家,并由此独揽西晋朝廷的军政大权。(但是,在八王之乱中,巴蜀地区便以地理优势从西晋的中央朝廷中脱离其统治秩序,转而建立了一个成汉政权,并发展到东晋开国后)
北方游牧政权的南侵
不过,在司马越的干政弄权下,并且还在其国力衰弱、军力大降的情况下,西晋政权很快便遭受了来自北方游牧的入侵。(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嘉之乱也成为导致西晋亡国的最后一根导火索)
在公元316年,刘曜率领大军再次攻入长安城,并俘虏了晋愍帝,短暂的西晋王朝由此灭亡!
文:历史小记者,参考文献,文章仅供参考
图:部分网络配图,站内配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