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诰是谁写的,康诰的作者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5 02:12:11

《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多体裁政事史料汇编,历来为史家所重。也因为《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相当于最早、最原始的史料。后世研究者,从中不只可以看出古代历史文明的情况,甚至可以将之当作“历史之源”来研究。

而《周书·康诰》是《尚书》其中很重要的一篇。《康诰》之“康”代表着周武王和周公旦的弟弟“康叔,”,而“诰”则有“告示、文告”之意。《康诰》是西周周公摄政时,代替成王颁布的任命书,任命康叔去治理“殷”地,以及周公对这个弟弟的殷殷教诲。

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明德慎罚”。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这段话是《康诰》中的一小段,大意是:正因为周文王能够“明德慎罚”,不欺负弱小的民众,并且对有威望的人礼数周到,才造就了现在的周王朝繁盛的局面。

周公借文王事迹,提出“明德慎罚”的政治理念,并强调其重要性。其实,“明德”与“慎罚”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康诰》选择将这两个概念并提,究竟有什么深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康诰是谁写的,康诰的作者(1)

明德

“明德”的表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推行德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政治情况下,“明德”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统治者推行“德政”的目的和意义也略有不同。

在整个周朝的统治过程里,统治者们对“德”有很高的重视程度。周朝之前,“受命于天”的天命思想盛行。周朝统治时期,天命思想仍然存在,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智慧的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天命”并不是随便降临的。天命不可查,只有“敬德保民”才能让君主获得天命,才能有长治久安的稳定社会环境。

而周公旦正是这样一位有智慧的施政者。在周公摄政期间,“内弭父兄,外抚诸侯”(《逸周书·作雒》),他用一系列“德政”稳定了当时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也奠定了西周朝统治的基础。于是,周公通过《康诰》,告诉康叔一定要施行“德政”,也就是所谓的“明德”。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明德”又具体指什么呢?为何又如此重要,值得周公反复叮咛?

首先我们要理解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西周朝的两位开国君主文王和武王,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他们尽管带领百姓摆脱了殷商荒淫的统治,但常年的战乱也令百姓不堪其扰。尤其是曾经属于殷商的旧地,那里的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便此时政局已稳,也常常会害怕战乱再次来临。

而殷地,又正是康叔受封的属地。这里无论是经济民生、文化思想,都有待振兴,百姓需要安定的生活,当地士绅也急需安抚。所以,被派去管理殷地的康叔一旦采取的策略不正确,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而周公为康叔提供的最佳策略就是“明德”。体恤民情,与百姓修养生息,“用康保民。”同时,因为殷地百姓对周朝统治可能有反抗之心,更加要小心处理。“往尽乃心,无康好逸,”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事,时刻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贪图享乐。

康诰是谁写的,康诰的作者(2)

慎罚

顾名思义,“慎罚”就是谨慎小心地使用刑罚,与之相对的,是滥用刑罚。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管理方式是“人治”而非“法治”,这就留下了许多空档。尤其是刑罚方面,滥刑滥罚的情况比比皆是。统治者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给罪犯定罪。因此而产生许多冤假错案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社会混乱和不安定。

所以,“慎罚”的提出就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一种统治者的自我要求。谨慎的使用刑罚,自然不容易错判。周公也希望以此标准来要求康叔,让他作一个进退有据的管理者。

不只如此,在《康诰》中,周公还对“如何慎罚”给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首先,是对于刑罚的态度。一定要审慎,再审慎。周公建议“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也就是“考虑五六天,甚至十多天”,然后再下判决。

同时,要时刻想着判刑的目的,是为了“教化百姓”,而不是为了给百姓带来更多痛苦。判刑后,应该感到难过而不是高兴。因为一个爱民如此的统治者,看到百姓受苦,又怎么会开心呢?

其次,不能因为周朝将殷商统治推翻,就将旧朝制度全盘推倒重来。尤其刑罚方面的规定,如果殷商旧制合情合理,就可以参考吸收,甚至沿用。

最后,要给犯罪者分类,分“小罪”、“大罪”,也分是否知道“反思悔过”,是否是惯犯。这点非常有创新性,已经有点像我们现在对犯罪的分类了。

康诰是谁写的,康诰的作者(3)

为什么将“明德”和“慎罚”并提?

周公对康叔这个聪明且与自己交情深厚的弟弟寄寓了厚望,所以才将“明德”、“慎罚”这两个凝聚着他政治思想与经验的统治诀窍,通过《康诰》,传达给了康叔。这可以看作某种传承。

康叔也的确没有令自己的哥哥失望。他在对殷地贯彻了周公“明德慎罚”的统治方法,使百废待兴的殷地焕发了生机,受到八方称颂。不仅如此,后来康叔还替周公继续辅佐成王,并专管刑罚。

当然,《康诰》将“明德”和“慎罚”并提的原因,除了将经验传承。更重要的是,二者本身的共同性和内在联系。从之前我们总结的《康诰》里“明德”和“慎罚”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两者的联系,就是爱民、惜民。

“明德”,当然是一种“以民为本”的“仁政”,充分体现出了周公对康叔爱民、惜民的希望。而“慎罚”,尽管是针对刑罚的建议,仍然贯彻着民本思想。因为爱惜民众,怕百姓多受苦难,才会对刑罚作出细致的规定。而判刑判罪合理,不只能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还能更好的震慑犯罪分子,维持当地社会的稳定。

这样,“慎罚”也就为“明德”提供了更好环境。反过来,施行德政又能减少罪案率,相当于为“慎罚”创造条件。

既然“明德”和“慎罚”归根结底都是民本思想,而且关系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那么,《康诰》将将“明德”和“慎罚”并提就很好理解了。

参考文献:

《康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