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现场
除此之外,墓中就剩下一些石陶片,这些石陶片上面虽然有画像,但是并没有上色,显得很是朴素。
墓中最珍贵的,也就是8块石碑。上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等铭文。
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再一次指证了墓主人的身份——曹操。
文物图片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疑惑,这个墓虽然规模大,结构复杂,但是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连随身陪葬品也没几个。
而汉代时期,大兴厚葬之风,别说是一代枭雄曹操,就连一些地方诸侯王,他们的墓地都被修建得十分豪华。
不仅墓室奢侈,陪葬品也是珍贵无比,有的侯王,甚至差不多把整个家底都搬到了墓中。
而曹操的墓很一般,墓室表面甚至都没有封土层,墓中也没什么金银制品,直白来讲,就是寒酸。
身为一国之主,曹操拥有的财富绝不会只有这些,如果说贵重物品都被盗墓贼盗走,但墓室整体修建也很朴素,青砖素瓦,看起来就不像会盛放金银珠宝。
这是为什么呢?曹操为何在大兴厚葬之风的年代,要如此简陋地下葬呢?
三 奸雄是否真的“奸诈”
曹操去世之后,墓地一穷二白,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不得不说到曹操的“72疑冢”。
历史上的曹操,除了建立千秋功业之外,还酷爱盗墓。当年为了筹措军饷,他组织手下将士,大肆盗掘,甚至还为士兵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样的军衔。
墓室结构
有传闻说,曹操靠着偷盗墓中陪葬品,养活了军队3年。上到皇帝,下到王公贵族,基本都逃不过他的挖掘。
因此,曹操也有个名号,叫做盗墓祖师爷。后世的各种盗墓流派,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基本都是源自于曹操。
挖人祖坟的事干多了,总是不好的,加上曹操生前与人结仇太多,死后墓地肯定会被人盯上。为了保护墓地不受侵犯,曹操想出了个法子——修建72疑冢。
关于这个典故,明朝陆深在《疑冢》一诗中有这样一句:
“疑冢七十二,冢冢浑相似。”
为了保护自己的真墓,相传在曹操下葬的那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大开,七十二口棺材同时出城,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发,谁也不清楚究竟那一口棺材中躺的是真正的曹操。
另外,为了隐蔽墓穴,曹操还不允许放置封土,墓中不能种植树木,更不能为自己设庙。
光是这些还不够,曹操还叮嘱儿子,自己下葬后陪葬器尽量缩减,不要堆放贵重物品。关于这点,曹操在《遗令》就有所记述,他希望下葬时,不要穿金戴银,越节俭越好。
墓中文物
不过很多人还是不相信,因为曹操在大部分心中,有个固化的形象——阴险狡诈的小人。他们普遍认为,曹操这样的人,一定会在真正的墓中堆放各种金银珠宝。
这次西高穴村曹操墓的发掘,却颠覆了大众的认知。
纵观整个墓葬,装饰简朴,陪葬器物也不多,并且都是一些朴素的生活用具以及少量兵器。棺椁修建得也十分简朴,不然又怎么能盗墓贼损坏。
从曹操墓装潢可以看出,曹操的确奉行着节俭之风。并且墓中两位女性,也被证实为是陪葬的人,不是民众口中所传的大乔小乔。
在厚葬之风的年代实行“薄葬”,不难看出曹操的个人涵养。其实要成一方之国,执掌政权,没有通达之气,又怎么能担当如此大任呢。
西高穴村曹操墓,无疑是为曹操擦去了多年的刻板印象,让一个真实的曹操形象,出现在了大众眼前。
另外,从这一点上,也可以推翻之前的“72疑冢”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