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上,而是关系到中原汉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如果这场战争东晋王朝输了,那后来的中国可能早就是中亚西欧的走向了。
“淝水之战”发生的背景是西晋后期五胡乱华,中国北方被少数民族占据。后来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并向偏安一隅的东晋朝廷发起决战。这场战争始自太元三年(378)二月,苻坚密集任命一批将领,并自西向东,越过秦晋边界线,占领襄阳,沿江而下,直指淮南。
至太元八年(383)十月,秦军攻克寿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寿县,这里毗邻淮河,城东是淮河支流淝水。东晋朝廷也已组织起有效抵抗,桓、谢家族尽弃前嫌,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又有刘牢之帅“北府军”赶去增援,双方最终沿淝水拉开阵势,“淝水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当时,秦晋交锋的战场,就是寿阳城下,面朝淝水,背倚八公山。至于结局,我们后人都知道,晋军大胜。“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屐齿之折”等一系列成语典故均出自这场战役。
战争结果的影响,往小了看,前秦损兵折将,再无力量南侵。晋军获胜,借此将边界线北推至黄河流域。晋孝武帝也借此收回权利,成为东晋唯一真正掌权的皇帝。苻坚则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死,北方重新分裂。
往大了看,南方暂时获得了稳定发展的时机,中原汉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并成为后来隋唐王朝的精神内核。中华文化终于获得了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淝水之战”古战场的纪念碑,就立在今寿县古城东城门的城楼北侧,游人可以登楼凭吊,遥想一千六百多年前此地发生的那场大战。(皖13,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