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首缠绵缱绻的诗,不知落在了多少少年少女的笔尖。徐志摩的诗,总是那么,赤果果地,就勾起我们对美好感情的遐想。可,真正走进他时,果真是一位温润如玉的公子吗?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郁达夫同班。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1916年秋,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年轻人,总是最快接受新思想的,像徐志摩这种内心情感丰富的少年,自然是要和包办婚姻反抗到底。
定亲时志摩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而这时,徐志摩的此生最爱出现了。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
林徽因的才华与美貌确实让不少男人折服,更何况是才子徐志摩,只是他当时已然有家室。在柏林时,张幼仪独自一人把两人的孩子带大,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而后,他便遇到了陆小曼。
徐志摩和风流才女陆小曼的爱情故事,被传为佳话.历尽艰辛之后,饱受磨难的一对有情人终于可以自由地相亲相爱了.如鱼得水,如胶似漆,那一段时光,两个恨不能化到一起去.好像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然而生活并不像他们设想的那样.
结婚之后,他们夫妇俩人曾回石硖石镇与徐志摩父母同住,谁知两位老人并没有完全谅解他们,想尽孝道却不成.后来徐申如老夫妇竟拂袖北上,同张幼仪及孙儿住在了北京.而且还断绝了对他们经济上的接济.这样,在1927年1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回到上海定居时,他们已经债台高筑了,而偏在这个时候,徐志摩竟觉得笔端生涩,灵感消渐,难以写出作品.这样他烦恼、苦闷。而且在过了几个月神仙般的日子之后,徐志摩竟发现陆小曼这朵名花太难莳养了。
当初,徐志摩把白朗宁夫妇做为他与陆小曼的榜样。他不仅仅是要娶一个美丽的聪明的妻子,更希望妻子能成为他事业的一部分。结婚前,他多次向陆小曼谈及自己的理想抱负,并建议陆小曼提起笔,与他夫唱妇随,在文学事业上干出一番成就。至于小曼贪图享受,挥霍玩乐的弱点,他曾认为那是她反抗包办婚姻的一种发泄。他认为,完全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爱情给陆小曼新的生命。可是,徐志摩估计错了,一贯养尊处优的陆小曼积习难改,依然故我,她终究没有成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婚后,陆小曼的物质需求有增无减。而徐志摩,由于失去了父亲经济上的接济,订婚、结婚花了大笔的钱,已经债台高筑了。回到上海后,他们的开销更是可观。为此,徐志摩在三家大学兼职,为的是多挣些钱以缓解经状况。然而月收入千余元。仍不够小曼的挥霍。
休弱多病的陆小曼在结婚之后身体时好时坏。为陆小曼治病,又多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一切让徐志摩感到很疲惫,精神上更是苦闷烦躁。夫妻关系也因此出现裂隙,而一个男人翁瑞午的介入,终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本以为二人只是朋友,没想到,陆小曼同样爱上了翁瑞午,还跟着他学会了吸食鸦片。
徐志摩的劝诫无效,适得其反,陆小曼任性,固执,我行我素。她甚至以徐志摩与一话剧女演员交往甚密为由,同他大吵大闹。
徐志摩困惑了,痛苦了,他说他觉得世界如此冷漠。在种情形之下,胡适等好友都劝徐志摩换个环境。可陆小曼怎舍得离开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无奈中,徐志摩竟在六个月内八次往返于京沪之间,他一直想让陆小曼北迁。然机,在徐志摩生前,陆小曼竟然没有离开上海一步。
当初,他置舆论、亲情不顾,想去实现一个美丽的爱情之梦,而这个梦在现实中破碎了,碎成一地瓦砾,怎能不让他愁肠百结,万念俱灰?苦痛交织之际,不幸与灾难接二连三地降临。
先是与林徽因浮言再起,再是课重薪薄,负债累累。第二年春,母亲病逝。而他与父亲之间又因陆小曼而矛盾加深。尤其是与陆小曼的关系日渐恶化。他不愿公开吵闹,更不用说离婚了。那年11月上旬,陆小曼连发十几封电报急催徐志摩南返。
徐志摩出事的前天晚上,他到张歆海家,并见到了杨杏佛。
在张家,一群朋友讨论着人生与恋爱的话题。谈着谈阒,谈到了徐志摩为爱情节省开支,不坐客班航机,而托人搭乘邮政班机的这件事上。这时,张歆海的夫人韩湘眉开玩笑道:“志摩,明天出事怎么办?”第二天,徐志摩是打算免费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班机济南号返回北京的。
徐志摩也在开玩笑说:“你怕我死吗?”
“志摩,正经话,总是当心点儿的好,司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不知道,没关系,我总是要飞的,我以为天气晴朗,宜于飞行。”
“你这次乘飞机,小曼说什么没有?”
“小曼说,我若坐飞机死了,她作风流寡妇。”
杨杏佛接过话头就:“凡是寡妇皆风流!”
就这样,几个人谈到深夜,分别前,徐志摩极温柔的,像长史似的,轻吻了韩湘眉的左颊。万没想到,这一吻,竟成了诀别之吻。
19日晨,有雾,因要赶晚上林徽因的演讲,徐志摩毫不迟疑地踏上飞机。
济南号飞机于当天上午8时起飞,10时10分抵徐州,10时20分再进行北进。午后2时飞机失事坠毁。徐志摩遇难,年仅三十六岁。
第二天,北平《晨报》刑发了徐志摩遇难的消息。
徐志摩头破一穴,肋断一骨,脚烧糊。据说,飞机再高三尺,便不至于触山而毁。
遗体被送回上海后,停在万国殡仪馆,并在那里设大殡,吊丧的人极多。灵边哭倒两个人,一是陆小曼,一是张幼仪。吊唁者也无表中以二人为世界分为两班,似有鸿沟相隔。
陆小曼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素服终身,再不去游宴场所。
徐志摩的快乐,好似流星般,转瞬即逝,与陆小曼在一起时,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后又为了去林徽因的演讲葬送了生命。或与张幼仪相守下去又是另一番风景。可我们知道,他的精神王国需要一个皇后去经营,他注定,是不甘于平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