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一、何为“皇”、“帝”?
“皇”和“帝”是两种不同的谥号。
謚法来源于周朝,在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周公旦和太公望根据武王的功德,要给武王一个总体评价,以世代纪念武王,所以就开创了謚法。“武”,就是姬发的谥号。
根据《逸周书謚法解》:
道德高尚、才能广大的无法让人给他命名的人,就被称为“神”。
能够培养良善选拔贤才的人,就被称为“圣”。
给予人民的德惠如天之普照、地之厚载的人,就被称为“帝”。
能探究、遵行天地之道,以安定人民的人,就被称为“皇”。
能聚集仁、义于一身的人,就被称为“王”。
实行赏罚能主持公道、民众都信服的人,就被称为“君”。
所谓謚法,就是帝王公侯或者伟人、名人等逝世以后,其他人或皇帝、或大臣、或后人等根据他的功绩和道德情况,给与他的一个整体评价:谥,是行为的记录;号,是功劳的标志。所以,道德高尚就得到大名号;道德低下就得到小名号;道德败坏就会得到一个恶名号。一个帝王,道德行为出于他自身的表现,但是名号则是由别人来给他评价的。古人常说:“盖棺定论”,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谥号制度也有他好的一方面,可以督促帝王努力做一个好君主,否则,将给后人留下一个恶謚号,留下千古骂名。正因如此,秦始皇担心自己会留下恶謚号,所以下令取消了謚法。
由“皇”、“帝”谥号可见,他们都是为人民、为社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的人。
“皇”,能探究、遵行天地之道,以安定人民,更接近于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大发展时期;
而“帝”,给予人民的德惠如天之普照、地之厚载,则更接近于原始后期人类的道德文明更加完美、辉煌的时期。
二、难道中国历史上只有三位皇,五位帝吗?
三皇五帝图片
根据事理推断,以及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历史上为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配得上“皇”、“帝”谥号的人,绝非三五位,应该有很多。孔子也曾说过,历史上的皇、帝绝不是三五个,而是从众多的人选中挑选了三五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而已。
所以,看到三皇五帝,绝不能只认为中国历史上就只有三个皇和五个帝,而把其他皇和帝一概抹*,而应把三皇和五帝看做是皇、帝中的杰出代表就对了。
三、在古代“三”、“五”的含义
既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和帝,那为什么不称五皇和十帝呢?
原来在中国古代,“三”字,是个非常神秘的数字,老子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既然能化生出万物,是为万物之母,故其数字尊贵且不可限量。而“皇”又是能探究、遵行天地之道,以安定人民的人,要探究天地之道,就要研究“三”这个万物之母,所以,从数理的角度讲,“三”与“皇”结合并称,只称“三皇”,才最为恰当和合理。
而“五”字,乃是阴阳天地交五(交午)的结晶,是上古人类树立木干来测量日影,以制定四季时节的天文文明的开端。
天地交则万物通,天地交则阴阳争。
伏羲氏时的《河图》、《洛书》称:“一纵一横为午”,“天地交五”。五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上一横代表天,下一横代表地,“乂”表示互相交错。
可见,三、五是两个大吉大利、有深刻含义的数字。三月三的上巳(sì)节,五月五的端午节,都是好日子。
上巳(sì)节还是现今清明节的源头,古时用来纪念黄帝。
五月五端午是一年阴阳转换的重要转折点,据传说人们在这时采药、炼剑、制阳燧(铜镜),炼制出来的东西,质量是最上乘的。
“五”是阴阳转换,又是有所作为之时,而“帝”这个德惠如天之普照、地之厚载的人,也是有所作为之人,所以,帝与“五”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而形成了“五帝”。
四、三皇五帝的几个传本
最初,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来增补伏羲等人作为"三皇"。
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biāo)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后来增补轩辕、神农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后期增补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版本: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 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 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 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 出自《三字经》。
伏羲氏作八卦铜塑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出自《大戴礼记》、《孔子家语》;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五、影响较大、普遍认可的三皇五帝:
现今,得到普遍认可和影响较大的说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他们分别代表历史时期的三个阶段。燧人氏代表人类用火阶段;伏羲氏代表人类渔猎放牧阶段;神农氏代表农耕阶段。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除了三皇五帝之外,史书上还有:有巢氏、朱襄(xiāng)氏等,属于“皇”的系列;帝鸿氏、缙云氏、金天氏、烈山氏等,属于五帝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