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南京条约
一、签约过程7月26日、27日,道光帝先后收到镇江危急和失陷的消息,立即作出授予耆英和伊里布办理对英投降全权的决定:“著耆英、伊里布遵照前奉谕旨,开诚晓谕,设法羁縻,有应行便宜从事之处,即著从权办理。此事但期有成,朕亦不为遥制。”8月1日,他们收到道光帝上谕,知道自己可以放手大干了。这标志着鸦片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签订南京(江宁)条约。
侵略者方面,在镇江待了十来天后,除留一部盘踞于此,主力从8月2日起陆续西进,未遇任何抵抗,到9日前后,40余艘舰船带着4500多部队已聚泊于江宁草鞋峡江面,璞鼎查、巴加、郭富等诸敌酋也相继抵达江宁城下。江宁城外帆樯如林,旌旗招展,侵略者侦察地形,探测航道,排兵布阵,一丝不苟做着进攻江宁城的准备,新一轮进攻的号角又吹响了。不过侵略者知道被侵略者此时已丧失信心,已寄希望于投降妥协,正加紧摇尾乞怜,自己的进攻准备足以唬住它,让它乖乖服从自己。
被侵略者方面,现在时间空间上有点参差不齐,敌人降临江宁时,两位投降妥协旗手虽然手握投降全权,却远在几百里外的丹阳和无锡,一时半会还赶不来。牛鉴从吴淞一路跑回了江宁,不能再跑了,江宁这座江南第一重镇若再被跑丢了,那自己就剩下脑袋搬家了。作为抵抗派的残兵败将,他自是拒绝动员江宁七千部队、百万百姓,对抗侵略者;作为投降妥协派新人,他迅速操起三寸不乱之舌,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苦苦哀求侵略者不要进攻江宁城。他愿意出以不断攀升的价码——三十万、六十万、一百万——祈求侵略者的怜悯,他已经把侵略者的压力如数转给皇帝,皇帝投降之意已定,主持投降的钦差大臣不日即到,请侵略诸君耐心等待。他终于撑到了两位投降旗手的到来,他已经为两位旗手的投降行动铺平了道路。
伊里布和耆英自是马不停蹄,投降妥协买卖干了两年了,终于见到成果了。8月8日和11日,伊里布、耆英先后来到江宁,一登场就是雷厉风行的架势,马上把自己底线向侵略者和盘托出:自己是手握全权的货真价实的投降钦差,准保让侵略诸君“诸事合中,回得本国,见得国王,销得公差”,“所有烟价、码头及平行各条,均可酌商定议,写立合同,加用钦差印信,以垂永久。”
8月12日到29日,从双方开始谈判到签订条约,持续了不到二十天。12日到15日为双方低级官员谈判阶段,围绕侵略者条约草案展开,被侵略者试图讨价还价,不过一看到刀架在脖子上——侵略者虎视眈眈于江宁城,马上又缩了回去,不敢再有非分之想。16日,璞鼎查将自家人一手炮制的条约草案抛给了耆英、伊里布、牛鉴三位投降人物,三位软骨头自然俯首认可,不敢啃一声。接下来就是胜利者拿失败者当陪衬,在失败者的土地上,大摆仪式,庆祝胜利。第一次是20日,以三位投降人物为首的一众官员被邀请登上战列舰“汗华丽”号上,与侵略者诸头目握手言欢。其间,侵略者照例要耀武扬威一番,让软骨头们亲身体验一番大舰巨炮的威猛。第二次是24日,三位人物在江宁城外的静海寺(低级官员谈判地点)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以隆重仪式迎接侵略者诸头目回访。侵略诸君自然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尽情展示胜利者的不可一世。
第三次是26日,璞鼎查骑着高头大马在一众官员的拥簇下走进了江宁城,在城内上江考棚与三位人物再次会面,此次会面理论上是最后一次讨论条约内容。此前耆英已经把条约草案传回北京,道光帝批阅后提出了几天修改意见,这包括将开放五口中的福州易为泉州,取消英军在全部赔款付清后始撤出舟山的规定,以及“战费赎城等字俱属不雅,须另换字样”等。但璞鼎查一概拒绝,不允许作任何改动。他此来不是修改条约的,而是将此次会面变成了自己的讲坛,滔滔不绝地宣扬英国政府的殖民侵略扩张,高亢地为鸦片贸易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辩护。鸦片战争进行了两年,我们几乎忘记了它的最初动因鸦片贸易,现在璞鼎查又把它提了出来,让大家不要忘记鸦片战争的最初原点。而鸦片这个东西毕竟上不了台面,不可能在条约中明目张胆地体现出来,侵略者只能在私下场合向清王朝施压。璞鼎查意在告诉三位投降人物,禁止鸦片贸易是不可能的,清王朝的禁烟政策是不会成功的,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个贸易只会更猛烈的发展下去。
第四次是1842年8月29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日),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耻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再次登上英舰“汗华丽”号,在英国旗帜的阴影之下,以及英军一片“女王万岁”的狂呼声中,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正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南京条约》)。历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就以这场城下之盟而告结束。
二、条约内容下面将南京条约原文抄录如下: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回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钦差大臣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将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五、凡英国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圆,作为商欠之数,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钦差大臣等向英国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圆,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在各城收过银两之数,按数扣除。
七、以上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圆,此时交银六百万圆。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圆,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圆,共银六百万圆;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圆,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圆,共银五百万圆;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圆,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圆,共银四百万圆。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圆。倘按期未能交足,则酌定每年每百圆应加息五圆。
八、凡系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伺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誉录天下,恩准免罪。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某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奏明字样。
十二、俟奉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圆交清,英国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关,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公约,应俟大臣等分别奏明大皇帝,朱笔批准,及英国君主判定后,即速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是以另缮二册,先由钦差大臣等及英国公使盖用关防印,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
这个原文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鸦片战争史料档案》第五册161-162页,是耆英8月31日上奏给皇帝的条约最终版。
作为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一般把条约内容概括为赔款2100万、割让香港、开放五口等几个关键点。条约严重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被迫开放五口,西方势力强制把中国纳入其资本主义体系,中国从此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再加上广州、宁波、上海等地赔款,中国赔款总额接近3000万元,按银两换算,也达到2000万两,它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这个负担无疑是极其沉重的,统治者照例会把它转嫁给人民,从而加速了它的腐朽和灭亡。关于开放五口,侵略者给出的特别规定是:取消广州贸易制度,取消行商制度,外商来华贸易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自由生活,不受限制,贸易关税也要明文规定,不得肆意加税,税外加税,重复征税。对开放五口,我们既可以理解为侵略者强加给我们的对外贸易体制,是对我们主权的严重破坏;但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因此打开了一个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窗口,封闭僵化的封建体制因此出现了缺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极进步的因素正在于此。
南京条约只是打开了一个缺口,接下来的1842-1845年还有一大批不平等条约诞生,以南京条约为首的这一批条约构成了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制度框架。
三、鸦片战争后诸人物的情况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介绍完毕了,不过还有一些其它事情需要简单交代一下,一是道光帝对历次作战中殉国的爱国将领和官员给予了相应的恩典和抚恤,这包括虎门作战牺牲的关天培、厦门作战中牺牲的江继芸、定海作战中牺牲的三总兵、镇海作战中牺牲的裕谦、长溪岭作战中牺牲的朱贵父子、吴淞作战中牺牲的陈化成、镇江作战中的海龄等。二是道光帝对战争中的有功人员也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过这个过程中赏罚不明、虚报冒领者大有人在,我们的道光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深究。
三是战争结束后,道光帝也进行了秋后算账,又处罚了一批官员,这里特别要提的是余步云、牛鉴、奕山、奕经这四个人物。浙江提督余步云作为一名逃跑将军,早就引起道光帝的不满,道光帝早就命令奕经将其押解进京,给予惩罚。战争结束后,余步云最终没有逃脱惩罚的命运,并成为鸦片战争中唯一被斩首弃市的高级官员。一向宽大为怀的道光帝这次是一点不留情,坚决要处以极刑。
牛鉴也没有逃脱道光帝的惩罚,这主要是因为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内外对统治者的投降妥协有强烈的不满情绪,为了平息众怒,统治者只好把牛鉴拿出来当替罪羊,因此对牛鉴的惩罚也就不能太重,意思意思就得了。1844年牛鉴就被释放,再次回到官僚队伍,不过并未回到督抚大员行列。
战争结束后,奕山终于也因讳败为胜受到惩罚,还被定了个斩监候,惩罚不可谓不重,但没过多久,就被道光帝释放,不但一切罪名全消,而且迅速回归贵族官僚行列,历任各类一品要职。奕经经历与奕山差不多,战后也受到些许惩罚,很快又官复原职,一切如常。
大卖国贼琦善与奕山奕经的情况差不多,广州谈判后,先被道光帝定了个革职抄家外加斩监候。抄家这个惩罚确实被执行了,他是因鸦片战争唯一被抄家的高官贵族,根据相关资料,其查抄入官的财产有2万多亩土地、价值12万多两的金银财宝外加三座当铺,大地主一枚是无疑的,而且还是地主、商人、高利贷三位一体的大地主。至于斩监候嘛,就不可能被执行了。在朝中高官贵族的不断说情下,道光帝很快就对琦善减轻处罚,鸦片战争后,则进一步取消处分,重新启用,琦善再次飞黄腾达起来。
再说一下林则徐和邓廷桢的情况。林则徐在浙江效力不到两个月,就被发配新疆,中途因黄河决口,又被派往河南祥符协助大学士王鼎办理堵口工程,翌年(1842年)农历二月初河工告竣,不留情面的道光帝命他继续前往新疆。1842年底,他长途跋涉来到新疆,从1843年起开始了三年流放生活,不过在流放期间,他依然被新疆官员委以重任,他也从未灰心气馁,继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对新疆的屯垦水利、工农业生产等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845年底,林则徐结束流放生活,并被重新启用,先后在陕甘云贵等西部省份担任督抚大吏,继续为封建王朝发光发热,直到1849年退休。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他二次被挂上钦差大臣的名号,出征平叛,不过最终还是病逝于赴任途中,没在镇压太平天国的事业留下一笔。邓廷桢的经历与林则徐类似,也是先被流放新疆,后在西部省份任职,最终病逝于陕西巡抚任内。
四、鸦片战争中的台湾和西藏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台湾还进行了几次侵犯行动。西方列强对台湾的觊觎由来已久,而鸦片战争前,大鸦片贩子查顿也曾怂恿英国政府对台湾动手,开辟为新的殖民地,不过侵略者考虑到此战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而非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岛过大且良港较少,实施占领耗费较大,得不偿失,因此只以少数兵力*扰了台湾。而清王朝素来重视台湾防务,它虽隶属福建,其官员和兵力却是按省级标准配备。当时台湾行政首脑(台湾道)和军事首脑(台湾镇总兵)分别是姚莹和达洪阿,此二人也是能臣干吏,重视武备,警觉性高。
侵略者主要对台湾实施了四次侵犯:时间分别是1840年8月、1841年9月和10月,1842年3月;地点分别是台南鹿耳门港、台北基隆港(被侵犯两次)和彰化附近的大安港;过程是敌人每次出动三桅战船一艘,小船数艘,闯入港口,实施炮击,台湾清军则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坚决抵抗,猛烈攻剿,大获全胜;战果是清军打沉敌三桅战船2艘,俘敌180多人,斩敌数十人,缴获枪炮等武器60多件。几番较量后,侵略者再也不敢觊觎台湾,不过战后侵略者进行了人事上的报复。签订南京条约后,璞鼎查施压清政府,要求惩罚台湾当局,清政府屈从侵略者的无礼要求,于1842年底命闽浙总督怡良前往台湾查办,并将姚莹、达洪阿二人革职拿问治罪。后来在正义人士的强烈反对下,二人才得平反昭雪。
英国还对西藏有所企图。战前东印度公司曾通过克什米尔地区向中国西部输送鸦片,也产生了以克什米尔为跳板入侵西藏的企图。1841年春和秋冬,在东印度公司的支持下,克什米尔统治者先后派出7000多人和8000多人入侵西藏阿里地区,西藏政府依靠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动员军民,团结一心,积极准备,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以弱胜强,挫败侵略者的企图,迫使其停战求和,保卫了国家领土。
清王朝虽然在主要方向上败于侵略者,但在次要方向上还是能赢得胜利,保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