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是个资深近视眼,看见有关近视的古文,心里就觉得好笑,原来近视贤人里有那么多的奇葩。
近视应该是自古就有,但是到了明代好像才有了眼镜,以前只能当睁眼瞎。到明代仇英的《南都繁会图景物图卷》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戴眼镜的人,再三观摩,倍感亲切。
眼镜开始用的都是水晶石头镜片,到明末才有了进口来的玻璃镜片,应该是传教士传进来的。
有了眼镜,文人雅士未必喜欢戴。有这么一位叫丁澎的杭州人,也是清初的著名诗人,他近视的程度要按现在的度数来说,怎么也得是两千度以上。
丁老先生家里有间揽云楼,那是他读书的地方。有时候客人来探望他,上了楼,看见他趴在几案上,还以为是他睡着了,等走到跟前再看,哪里是睡着?是他把脑袋都快拱进书里了。
听进有人进来,丁老先生猛然抬头,又看不清到底是谁来了。客人就逗他:“您和三国时候的丁仪差几辈?”
丁老先生就大怒,持杖逐客,客人行动快,藏在屏风后面,丁老先生就“误逐其仆”,他竟然一顿乱杖把自己的仆人打跑了!
老先生的内人,原配媳妇知道了也大笑不止。
后来,丁老先生春心萌发,决定要娶个小老婆。抬进来的当晚,丁老先生脸对脸认真看了看,小妾容姿艳丽,心下大喜,于是就出去和宾客们写诗唱和。
夜半回房,鸳鸯并宿,小妾香泽袭人,老先生心花怒放。
可想不到第二天早晨再仔细看的时候,发现并不是当时娶回来的那个,原来就是平时给他烧火做饭的丫头!老先生这才醒悟,怪不得她一夜都不说话,还以为她是害羞呢!
再一问,老先生才明白,是让他的大老婆利用了他的近视,算计了他一把,忍不住哈哈大笑。此事见载于清代林璐《岁寒堂存稿》卷三。
玻璃镜片眼镜刚传进中国还是挺贵的,每副值银四五两,到顺治以后,就越来越便宜了,每副不过五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