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倒霉的诗人出生在唐文宗时期的诗人罗隐,活了77岁,他75岁时见证了唐王朝灭亡。
罗隐的诗对人生认识很深刻。他年轻时也曾想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做出一番贡献,屡屡落地后“躺平”了。他的部分诗句流传很广,成为经典名句。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等等。
罗隐的境遇很能说明唐末想报效国家而不能的才子处境
就是这么不得意,不得志的诗人。在黄巢起义*遍两京时,他在东南悲叹“三秦流血已成川”痛惜国家的不幸。但是讽刺的是,在李唐王朝一直碌碌无为的罗隐,在唐末乱世却在藩镇谋得了差事。吴越的钱缪聘请了罗隐做参谋。
唐僖宗在黄巢农民军占领长安逃往四川时,他还在写诗嘲讽:“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盐贩子出身的钱镠保了吴越一方百姓的平安
但是907年朱温*死唐朝末帝时,他表现出强烈的“汉贼不两立”的政治立场。
当时朱温要封钱镠为吴越王,并召罗隐任右谏议大夫。钱镠想上表称臣,罗隐却愤然地对钱缪说:“朱温篡唐不得人心,大王是唐朝之臣,当兴兵讨逆义不容辞,复兴唐室,名正言顺,何愁不胜!纵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江东吴越十四州天下。”
作为这个伟大朝代出生的文人,他也希望能光复曾经贞观、开元的辉煌。而不是苟活在一堆没人性的军阀*来*去的乱世。
可是唐末怎么变成了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了呢。
国力不在,连诗人都躺平了熟悉诗歌的国人会有一种感觉,晚唐的诗歌和初唐盛唐比较,疏离感太过强烈。
唐代前期的诗人文能挥墨泼毫,武能上马从军。到了晚唐则尽是莺莺燕燕的诗词。
初唐的人遇到挫折,王勃会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盛唐不用说了,清丽婉转在这个时代吃不开,各种边塞诗都是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年轻时也会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即使是遇到了安史之乱这样的天崩地裂的大乱,杜甫在诗歌中还是会讴歌官军的胜利。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初唐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
但是到了晚唐,诗人的情绪变了。那种昂扬的氛围没有了。这也难怪,安史之乱后几十年,几代皇帝代宗、德宗削藩不力,宪宗朝有了一点好转,结果宪宗自己平定藩镇后飘了,吃丹药把自己吃死。后面的穆宗,敬宗、文宗三人皇帝能力、意志都不足以掌控这艘大船,国势再次掉头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