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份,央视一套播出了一部名为《楼外楼》的年代抗战剧。该剧拥有非常扎实的制作班底,诸如张铎、秦海璐、叶璇、奚美娟等老戏骨,共同奉献了极其精彩的演出。
楼外楼,是一家位于杭州西湖桥畔的饭馆,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该剧主要讲述“楼外楼”的当家人洪家两兄弟,在军阀混乱直至抗日战争20多年的乱世之际,始终诚信经营的故事。
可《楼外楼》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引发无数网友热议。剧情是一个军官拿着逮捕令去楼外楼抓捕鲁迅。鲁迅十分淡定地看了下逮捕令,随即说道:“你们抓捕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就这样,这个不学无术的军官被彻底忽悠了过去,鲁迅得以安然脱身。
大家都知道,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换句话说,鲁迅、周树人这两个称谓,其实是代表一个人。
央视播出的年代抗战剧,居然犯下如此常识性错误,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那我们从《楼外楼》这个虚构桥段,结合历史真实故事进行合理分析。
在真实的历史上,会不会出现有人用化名取代自己本名,从而逃过一劫的先例呢?
说起这个话题之前,先和大家简单聊聊,鲁迅(周树人)的生平履历。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
鲁迅一生颠沛流离,早年间因家道中落,愤而求学。先后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矿路学堂学习工科知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鲁迅于弘文学院结业,远赴日本仙台深造。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两年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鲁迅师从章太炎,成为“光复会”其中一员。
直至1918年,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彻底走红,鲁迅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坛先辈。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地位恐怕没有几人能超越,即使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面对鲁迅也是自叹弗如。
那为何鲁迅会起这样一个笔名呢?根据他自己的回答是,一是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所谓愚鲁而迅速便是“洞察世态之炎凉,才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一生给自己取了181个笔名(也有说140个),从一个字到六个字,应有尽有。早年间,鲁迅化名飞、树、华约瑟。晚年时期,鲁迅居然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上海三闲书屋”,后来干脆就直接变成书店。
鲁迅尝遍人间疾苦,看惯世态炎凉,造就了他千变万化的性格,如同他笔下的文字一样,有许多不同的诠释。
鲁迅只是他一生中最为著名,又被普通人熟知的一个笔名。但是也代表了鲁迅气势坦荡,令人震撼不已的精神品质。
现如今,鲁迅已成为网络上最为热门的“网红”。不少同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上社会不公或者人心阴暗之处,都会拿起所谓的“鲁迅语录”。
比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包括最著名的“傻人有傻福,傻x没有。”
很多人都在传是鲁迅说过的名言,鲁迅虽然被冠以“怼界一哥”,但这些话语,其实还有待考证(基本都是玩笑话)。
所以,绝大多数流传于网上的“鲁迅名言”,其实与鲁迅没有任何一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