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清朝最为勤勉的皇帝雍正驾崩于圆明园。雍正死的太突然了,去世前一天还在处理政事。雍正死后,他没有葬在清东陵,而是选择葬在自己生前选择的墓地,清西陵之泰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这里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自从满清入关之后,就开创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之制”。所谓的“昭穆之制”是古代宗法制度,昭穆就是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
古人非常讲究座次,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问题来了,雍正为何不随康熙葬在清东陵,而是选择葬在了300公里外的清西陵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雍正是通过篡改康熙的传位诏书,进而获得皇帝位置的,他根本死后不敢去见康熙。也有说,雍正把自己兄弟几乎都*绝了,他心中有愧,于是不敢跟康熙葬在一起。事实上,雍正登基不久后,就考虑把清东陵九风朝阳山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
修建陵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雍正专门派遣风水先生前后实地调查,结果这里并不是理想的建陵之地。雍正看到风水先生的奏折后,决定重新寻找建陵之地,“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不久,雍正派了贤亲王允祥和两江总督高其悼重新选择墓址。两人果然不负所望,认为易州太平峪是一块风水宝地,“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山脉水法条理详明,形势理气诸吉咸备,淘为上吉之壤。”雍正看了两人奏折后,内心很纠结。
雍正很清楚,如果把陵墓修建在易州有违祖制。大臣们自然很清楚这一点,他们需要替皇帝分忧,怎么办呢?有办法。大家把史书翻了一遍又一遍,找到汉、唐等朝皇帝远离先祖另行修建陵墓的事实。
有了先例,雍正也不藏着掖着了,他正式决定修建清西陵,而自己这座陵墓名曰“泰陵”。这个名字是有深刻内涵的,“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纵观雍正在位13年时间,他励精图治,惩治贪腐,使得大清国运蒸蒸日上,为乾隆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