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为什么那么机智聪明,司马光为什么出名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31 04:45:46

提到司马光三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资治通鉴》这本历史著作,这是司马光先生主持编撰的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二反应自然就是司马光砸缸救人啦,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司马光年纪小,但是勇敢聪明。

司马光为什么那么机智聪明,司马光为什么出名(1)

但是可能大家都会疑惑他砸缸救出来的小孩是谁,故事上说的是他的邻居,那他邻居是谁呢?

根据历史的推断,司马光先生的邻居,当时应该是上官一家,而被救的那个孩子是上官尚光。

他当时是司马光家的邻居,长大之后成为了宋朝的官员。

可是司马光先生当时在7岁的年纪可以沉着冷静地想到砸缸救人,震惊了当时听到哭声赶来的大人,这件事情就被传开,家喻户晓,当时还有很多人把他画成画,到处宣传。

司马光先生除了在7岁的时候能够沉着冷静之外,他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朴素节俭

司马光先生一直以来都有朴素节俭的形象,他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

司马光为什么那么机智聪明,司马光为什么出名(2)

参加皇上举办的喜宴时候,来参加宴席的人都是吃喝玩乐,打扮得奢华尊贵,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佩戴红花,正襟危坐,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这时他才佩戴上一朵红花。

从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朴素节俭的人,不光是这些,平日生活里他更是低调节俭,从来没有听说过他铺张浪费。

宋仁宗有一次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还有无数的珍宝,要是其他人早就心动不已,收入囊中了,但是司马光不为所动,都没有接受,全部拒绝。

正因为司马光的朴素节俭,从来不多收不该收的钱,不收超出范围外的礼物,所以家中过得十分的拮据,甚至连他的妻子去世的时候,司马光先生并没有钱财去给她举办白事,安葬她,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唯一的三顷田地拿出去变卖后安葬妻子。

司马光为官数年,到了最后,连安葬妻子的钱都要靠典当田地,就可以看出他的朴素节俭。

也希望我们现在的孩子都可以学习到这种朴素节俭的优良传统美德。

司马光为什么那么机智聪明,司马光为什么出名(3)

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司马光先生将朴素节俭的这个好习惯写入家训,教育他的儿子也要学会节俭。

二:贤良孝顺

司马光对待他的父母兄长都特别贤良孝顺。

他被任命为奉礼郎时,他的父亲在杭州做官,他便请命要求改任苏州判官,只是为了离父亲近一点,这样就可以方便他奉养双亲。

还有他的哥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名旦。

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好,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回去家乡的时候,都会先去兄长家看望,对哥哥既敬重又倍加关怀,照顾哥哥从来都不需要别人代劳,因为不放心他都是自己亲自操持。

当时伯康已80岁了,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他侍奉兄长就如同侍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

老人家身体不好,特别虚弱,肠胃消化功能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已经不是很好,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必须一天每顿饭少吃,多吃几顿饭,也就是少食多餐。

司马光为什么那么机智聪明,司马光为什么出名(4)

正是因为这样,照顾起来特别麻烦,需要非常的有耐心和细心,每次吃完饭没多久,司马光就要亲切耐心的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基本上时时刻刻都抽出时间认真地关注着,就好像照顾婴儿一样无微不至。

因为生活在北方一带,每年的季节交替开始的月份,气温就会非常的不稳定,老人家最怕的是着凉,感染风寒。

所以每当天气稍稍转凉,气温下降的时候,司马光就常常有耐心的轻轻拍打兄长的后背,并关切温和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

随时随地他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不是足够保暖,没日没夜地嘘寒问暖,兄弟间的手足情怀自然地流露,互相扶持、互相照顾。

正所谓“友爱至极,无以复加”,司马光先生无论是对待父母还是兄长,都做到了孝顺贤良。

三:认真刻苦

众所周知司马光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熟背各家的名书典故,这些虽然离不开他的聪明,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是一个认真刻苦的人。

小时候,父亲规定的作业任务,司马光总是超额完成,进了学堂以后,先生交代的学习任务,司马光总能举一反三,剩下的时候他经常认真背书,阅读各家典故,这才有了司马光从小就很聪明的由来。

每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后面离不开的自然是认真刻苦,百分百的成功都是30的天赋加上70的努力得来的。

司马光为什么那么机智聪明,司马光为什么出名(5)

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尤其爱读历史典故著作等等,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去隔壁家去玩,刚好赶上那户人家的大人正在给他们家孩子们读书。

司马光就站在一旁安静地听,也不打扰,不知不觉听得非常入神,直到他们都讲完以后,他才回家,司马光非常高兴地把自己刚刚从隔壁听来的故事分享给家里人听,家里人听完以后,大人们纷纷夸奖他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悟出故事的内涵。

从此,司马光对读书就来了劲头,他最先阅读的史书就是那天他听过的《左氏春秋》,但其实他记性特别不好,每次别人两三遍就可以背诵下来的文章,司马光需要阅读很多遍。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制造木枕头的典故,因为他毕竟十几岁还年轻的时候,背书总想贪玩,虽然他觉得锥刺股,头悬梁很不错,但是他又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伤了不好。

于是有一天在院子里琢磨了半天后,开始拿着锯子把看上的木头锯下来,虽然他已经挑了一遍,把不错的都挑了出来,但是遇到有的树有突起来的地方他就锯不下去。

更何况他是一个文人,从来没干过这种体力活,拉锯子拉得非常费劲,再加上没有经验,全靠他自己瞎琢磨,用锯子不规范,弄断了好几根锯条,把自己累的一直流汗,他也只是稍作休息又开始继续锯。

等他锯了半天,终于把一段圆木截短了,跟他自己的枕头对比,差不多的大小,然后做成了一个木枕头。

这是他自己琢磨了很久才想出来的一个让自己读书不走神,可以专心读书的办法:晚上的时候如果非常困了,就用这个木枕头睡觉,它肯定睡着不安稳,睡一小会儿就会感到不舒服,他就会醒过来。

司马光为什么那么机智聪明,司马光为什么出名(6)

醒来以后继续睡,木枕头也不会让他睡得舒服,反复几次,他就会没了困意,就可以起来继续看书学习。

这个木枕头就这样伴随司马光许多年,他自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在他主持制作《资治通鉴》的那些年里,这个枕头一直伴随着他。

司马光先生这一生都朴素节俭,淡泊名利,从来没有铺张浪费,一直保持着善良,诚信,孝顺,刻苦等精神。

主持制作出来的《资治通鉴》更是给后人研究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这样一位先生,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