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中,袁术是最为搞笑的一个。他家世显赫,连续四代五人位居“三公”(东汉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他的叔父袁隗曾经位居太傅,同胞兄弟袁基也官至“九卿”之一的太仆。毫无疑问,要是在太平盛世期间,袁术将会比曹操更有优势,或将成为政治核心人物。
董卓乱权后,袁术逃离京城。奇怪的是,作为兄弟,袁绍和袁术两人关系一直紧张,在袁术经营南阳的时候,袁绍也占据了青、冀两州,他们反目成仇,各自思量着如何谋害对方。其时,曹操在袁绍手下效力,本来曹操和袁术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之间都相安无事。
可是袁术犯了一个错误,他于初平三年公然前去挑衅曹操,两军接战袁术根本不是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马不停蹄,将袁术一直赶到了扬州九江郡。这一路袁术可谓是狼狈至极,若非曹操就此打住,真不知道袁术还能逃到哪里?
逃到九江的袁术,赶走了他亲自任命的扬州刺史陈瑀,自领扬州刺史。虽说名为扬州刺史,但一开始袁术只有九江郡,即便是在兴平元年(194年)仰仗孙策打下了庐江郡之后,他的地盘也仍然很小。可以说,在各路诸侯中,袁术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起码是二等开外了。
可董卓的余孽李傕,这位长安朝廷的新掌门人却将袁术当做是可以用作外援的地方实力派,因此以朝廷的名义,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同时赐爵阳翟侯。袁术自认为没有能力攻占遥远的阳翟(今河南禹县)做名副其实的阳翟侯,可他还是恬不知耻地接受了委任状。
做了阳翟侯的袁术,并未心满意足,他早就对皇帝的御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过一把皇帝瘾。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实在无法拒绝帝位的诱惑,宣布建立了的皇朝,自称“仲家”。后世史学家认为,“仲”字可作“冲”字,是袁术的国号。
新兴的袁氏皇朝,以寿春为首都,将京畿所在的九江郡升格为淮南尹,广置公卿百官,大搞郊天祀地。然而这一切都没能摆弄出丝毫的承平气象,隆重的开国典礼,庞大的财政支出,显然不是区区的九江、庐江两郡的税收所能支撑的。可是袁术“荣登大宝”后,非但不理朝政,反而是纵情声色,每日与数百位妃子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袁术登基当年的九月,江淮一代旱情严重,颗粒无收的百姓嗷嗷待哺,只能以树皮充饥。称孤道寡的袁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的处境还远不如在许都做笼中鸟的汉献帝。身在危局的袁术不仅要担心曹操派兵来攻,还与哥哥袁绍结下了梁子,昔日的部下孙策也和他断了交。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袁术还是有滋有味地当了两年半的“皇帝”。
穷途末路的袁术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投靠被他一直羞辱的兄长袁绍。他想毕竟血浓于水,再不济,袁绍也不至于把老袁家的人往死里整,而且目前来看,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他写信告诉哥哥,愿意将皇帝的称号让给他,信中满是对袁绍的奉承拍马。袁绍看到从不向自己低头的弟弟的来信,很是开心,随即指示他的长子派人前往迎接。
不过,这一趟袁术没去成,因为曹操害怕两袁联合于自己不利,派出刘备、朱灵等一干人马在下邳布下了天罗地网,时刻准备截击袁术。袁术知道大势已去,要想到达青州比登天还难,于是彻底死心,掉头返回寿春。
建安四年六月,饱尝惊吓之苦的袁术,在距离寿春八十里的江亭,终于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很想吃点什么,可是随行的厨子对他说,除了仅存的一些麦屑,已经别无他物可以充饥了。老朽的袁术,凄凉而悲哀地在床上叹息了许久,吐血身亡。
袁术的不幸,在于他生不逢时,假如在太平盛世,像他这样的名门嫡子,前途不可限量;袁术的悲哀,在于他既不量力,又不度德,却居然连做梦都想面南坐北,最终自编自演了一出自我加冕又自行下台的闹剧。或许,曹操从袁术的身上得到了这个血的教训,终其一生没有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