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685 年—759 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的书法,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人们称他“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新意境。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9.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 150~154 年——约公元 215~219 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10.张自忠
张自忠(1891 年 8 月 11 日-1940 年 5 月 16 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 年至 1940 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 年 5 月,日军集结 30 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15 日,张自忠率部东渡襄河,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 13 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日军冲* 10 多次。
1940 年 5 月 16 日,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