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细雨,沐浴着太平;大明宫景,多少宿命。
回首遥望,苍穹下,世事浮沉,无常无情;终我一生,难寻太平。”
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过太平公主的名字,据说,她的本名叫李令月。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甚至,仗着父母兄长的宠爱,一时间权倾朝野,被大家誉为最有可能成为第二位女帝的女性。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太平公主,一生几乎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不幸的是,太平公主一生并不太平,她的身体里流动着母亲那股“不安分”的血液,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不平凡。
太平公主从小恃宠而骄,长大后更是变本加厉,变得十分泼辣凶狠,甚至,野心勃勃的觊觎皇位。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像母亲一样,坐拥天下。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历史是惊人的重复,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那么,第二次将会以悲剧作为结尾。”
太平公主像她的母亲一样,虽然,很有心计和才干,也曾权倾朝野,甚至,笼络了一众人才。但是,可惜还是未能传承母志,最终也没能坐上宝座。而太平公主留给后人的,恐怕只剩下“悲催”的传奇故事。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被侄子唐玄宗发难,被擒获于家中,赐白绫。
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得到了稳固,从而,开启了开元之治。至此,唐玄宗结束了从公元626年起长安爆发的多次政变现象,他不仅还给了大唐一个盛世,也还给了百姓一个近百年都没有过的安定。
据说,太平公主是李家的小女儿,年幼时经常出入外祖母家游玩。
曾有传言,太平公主险些在荣国府里遭表哥贺兰敏之的玷污。此事引得武则天勃然大怒,加之曾有人质控贺兰敏之有意玷污未来的太子妃。之后,武则天便将两件事合并处理,决定撤销贺兰敏之武家继承人的身份,随之,在他被流放的途中,秘密处死。
但是,有一点值得疑问,有人说:告发贺兰敏之的人,并不是太平公主的随行宫女,而是由太平公主本人散播的言论。那么,具体真相如何?她又为何会这样去做?这一切都无从得知了。
太平公主八岁之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成为了一名女道士,“太平”其实就是公主的道号。虽然,太平公主是出家人,但是,却舍不得宫廷奢华的生活,因此,一直深居在皇宫内。直到有一天,吐蕃使臣前来提亲,点名要娶太平公主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李治和武则天舍不得将爱女远嫁,但是,又不好直言拒绝吐蕃使臣。于是,他们特意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居住,从而对外宣称公主已经出家,无法和亲。
年芳十六时,太平公主下嫁给了唐高宗的外甥,唐太宗的爱女城阳公主的二子薛绍。所有,太平公主与薛绍算是表兄妹的关系。婚礼在长安城的万年县馆内举行,场面十分盛大,为人所津津乐道;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不惜拆除县馆的围墙,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
武则天对这个女儿非常宠爱,甚至,对薛绍的两位嫂嫂深感不满,觉得二人的身份不高,羞辱了自家女儿,于是,想逼迫薛家休妻。之后,有人劝说:薛嫂子出身兰陵萧家,并不是寒门,这才让武则天打消了想法。但是,薛绍的哥哥,也很害怕自己的言行惹怒这位小公主,因此,谨言慎行。
后来,因薛绍的哥哥参与李冲谋反,从而,牵连了太平公主的丈夫,这才被迫让太平公主结束了与薛绍的第一段婚姻。最终,薛绍被武则天杖责一百之后,活活的饿死在了牢房之内。此时,太平公主还有孕在身,武则天为安抚女儿,把她的赏银翻了好几倍。
2019年8月至12月的时候薛绍墓被发现,话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岩村发掘了一座带有四个天井和前后砖券墓室的大型唐代墓葬,出土墓志证实,该墓墓主是唐太平公主第一任驸马薛绍,并下葬于神龙二年(706年)正月。
不久后,武则天打算将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可是,这人一直谎称自己有病,也有人说,是因为太平公主压根儿没看上武承嗣。最终,于公元690年,公主改嫁武攸暨。
这次婚姻,被后人视为武则天为保护公主而采用的手段。武则天在女儿改嫁两个月后,正式登基。而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媳妇儿,而逃过了危险。武攸暨性格懦弱,懂得谦让公主,可以说,被太平公主“拿的”死死的。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生二男二女,并食实封,后来,因为太平公主谋逆,令平毁其墓。
太平公主的第二段婚姻,根本谈不上有爱,甚至,她沦为了母亲的政治工具,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还有记载,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直到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才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
即便这样,太平公主最终也没能当上女帝,且与兄妹的关系也非常紧张。可以说,太平公主是一个失败者,即使她活在现代社会,虽然,可以呼风唤雨,可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富婆罢了。
对于太平公主而言,一个风雨飘零的大唐王朝,一个不幸女人的内心斗争,造就了一段旷世绝今的传奇故事。她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敢爱敢恨,敢于承担;她辉煌一时,权倾朝野,却功败垂成,令人唏嘘。最终,太平公主如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星空,留下了她那粉红色的梦。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唐纪》、《新唐书·后妃传》、《旧唐书·武攸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