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把卜答失里吓了个半死,为了摆脱明宗的诅咒,卜答失里不顾燕帖木儿的反对,坚决要妥欢贴睦尔继位当皇帝)
别人还没啥,元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可被吓得魂不附体,这报应也太灵了,稍微存一点儿私心都不行!元宁宗死后燕帖木儿还不甘心,于是和卜答失里商量,要不立您的二儿子燕帖古思?卜答失里炸了猫,害死我一个儿子还不够,还想害死我另外一个?想都不要想!于是卜答失里坚决表示反对“吾子尚幼,妥欢贴睦尔在广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翻译过来就是:老公,大伯,我已经按照你们的意思立妥欢贴睦尔当皇帝了,有啥事儿你别找我们娘俩啊!尽管大臣们都表示反对,当朝史官还警告说要立妥欢贴睦尔为帝大元天下将大乱,不过都犟不过卜答失里一力坚持,再加上没过多久燕帖木儿纵欲身亡,朝廷正式定妥欢贴睦尔为未来的皇帝。
就这么把皇帝之位拱手让出,卜答失里也不怎么甘心,之所以让妥欢贴睦尔当皇帝完全是怕报应缠身,那怎么才能在不遭报应的情况下让亲儿子当皇帝呢?—“后乃与大臣定议立帝,且曰:‘万岁之后,其传位于燕帖古思,若武宗、仁宗故事。’诸王宗戚奉上玺绶劝进。”这事简单,妥欢贴睦尔当了皇帝后立儿子为继承人不就行了!既不违背遗言,兜兜转转一圈皇位又归自己儿子所有,这花枪耍的实在令人佩服!
于是妥欢贴睦尔,这个有着汉人皇帝血脉的“冒牌货”反而击败了一干正牌继承人当上了元朝的皇帝,这一当就是三十年。而后世的文人们则不无欣慰的认为这真是天道好轮回,元灭宋室连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你看这皇位不是又回到赵家子孙的手里了么!
(徐达北伐,元顺帝仓皇逃往草原)
那么元顺帝知道自己的汉人身份么?他对自己的身份是个什么态度呢?估计是知道的,似乎还很认同。朱元璋派遣徐达北伐,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元顺帝带领臣子们仓皇逃往草原,元朝灭亡。朱元璋登基后观赏历代帝王图谱总结兴亡得失教训,当看到元顺帝的画像时惊觉这位末代皇帝和之前的元朝皇帝长得一点也不像,反而有点汉人的意思—“绝类赵㬎”,皇帝有了疑问,手下的大臣们当然要回答,于是臣子们查阅典籍,询问相关人员后告诉朱元璋:您认为的没错,这个元朝皇帝实际上是赵㬎的子孙,并且把这来龙去脉详细解释了一遍。
原来是我汉人子孙,怪不得将天下拱手相让!于是朱元璋便将元顺帝视作可团结的对象,还亲自写了封信派人送往草原劝元顺帝投降,而元顺帝倒没记恨朱元璋夺取天下之仇,反而还回了一首《答明主》的诗:金陵使者渡江来,万里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圣恩无处不昭回。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全诗充分表达了对朱元璋统治的肯定,汉人当家做主的喜悦,同时也积极回应了归来的意愿,只可惜还没等元顺帝将回归一事提上日程,洪武三年他就病重驾崩,于是回归中土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这个故事是真的么,元顺帝真的是汉人?答案当然是假的,这个故事打从开始到结束各种硬伤简直多得不忍直视。
(《庚申外史》,既是汉人所写,又是“外史”,可信度实在值得怀疑)
首先是心大的和世㻋,您是有多没见过世面,看见个五彩龙纹就迫不及待的认个陌生人当儿子?更何况这小子还是汉族皇帝的种(以赵㬎的敏感身份,和世㻋不会不知道)。这些元朝的权贵们也都如同白痴一般,因为一个诅咒就立了汉人冒牌货当皇帝,这可能么?当然不可能。
(元文宗对元顺帝的污蔑成功生效,不但野史深信不疑,甚至连严谨的史学家谈迁都采纳了这个说法)
所谓的元顺帝是宋恭帝儿子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呢?最早记载这个事的应该是元末明初汉人权衡所著《庚申外史》,既是汉人,又是“外史”,这个故事的可信度不用我说您也知道。但这个谣言的谣言力度却很广,就连史学家谈迁也在自己的《国榷》中把这个故事改编吸纳:“宋帝显降元,封瀛国公,尚公主。后因侍宴有奇怪之征,忌之,遣学佛法于帝师,遂居漠北。其后明宗逃居沙漠行帐,适与瀛国公相近,缔好甚密。一夕,明宗方寝,闻瀛国公帐中有笙镛声,问其故?乃婴儿始生而啼也。知其非常人,遂乞归,养为子,是为妥欢贴睦尔是也。”
元明宗当年的确因为政治斗争流亡西域,在察合台汗国和世㻋先是和一个葛逻禄族女子生下了妥欢贴睦尔,随后又娶了乃蛮女子八不沙,生下了次子懿璘质班。而元文宗在毒死元明宗后为了断绝明宗子嗣继承皇位的可能性,这才向天下人污蔑妥欢贴睦尔并不是元明宗的儿子(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要妥欢贴睦尔真的是野种,怎么可能让他当皇帝?后世德川家康诬陷丰臣秀赖不是丰臣秀吉的亲生儿子也是这波套路)。由于生母记载不详,又有官方文件扣屎盆子,后世史学家们便大开脑洞,宋恭帝、元明宗和元顺帝的命运在他们的笔下开始纠缠,于是汉人小子阴差阳错成为蒙古皇帝的故事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