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皇帝,而正规王朝的皇帝就有400多人,如果算上那些野皇帝、追封的等等,足有上千人。这么多的皇帝,按照现在的称呼方式,直接用姓名称呼就可以了,可是在古代却不能这样做,因为在中华传统上直呼姓名多少有点不礼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称呼皇帝的呢?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姓名称呼呢?这其中一定有一些道理和规矩,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称呼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夏商周时期:在这一时期,天子或王的称呼较为简单,通常以地名、族名或谥号来称呼,如“夏禹”、“商汤”、“周武王”。谥号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用以评价天子的德行和政绩。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创“皇帝”这一尊号,以彰显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秦始皇废除了谥号制度,自称“始皇帝”,期望后继者以数字序列排列,如“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二、汉唐盛世:称呼的丰富与规范
汉朝:汉武帝时期恢复了谥号制度,皇帝的称呼变为“谥号 皇帝”,如“汉武帝”、“汉光武帝”。此外,汉朝皇帝还有庙号,如“太祖”、“太宗”,用于宗庙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