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城市被誉为“六朝古都”,比如西安、北京、洛阳、南京、杭州、安阳、开封、咸阳。
其实,所谓“六朝古都”,就是一个概数,意思是说这些城市在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建都立国。
比如说洛阳,何止是六朝古都。在历史上,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曾经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立国,他们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元、魏、隋、唐(包括武周)、后梁、后唐。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斟鄩(zhēn xún)、西亳、洛邑、成周、东都、雒阳、洛京、京洛、神都等。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瀍(chán)、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
夏朝初年,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
公元前1046年,西周取代殷商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jiá rǔ)”、“宅兹中国”,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这就是东周。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在洛阳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居住地洛阳。
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起初以洛阳为都城,后来迁都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治所洛阳。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阳为宜阳,设“新室东都”和“中市”。
汉光武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
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
太延2年(公元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
太和18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
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18里处,新建洛阳城。
同年,改洛州(东魏改司州置)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复置洛州,辖河南、洛阳、偃师、缑氏、渑池、嵩阳、阳城等18县。
唐代,自唐高宗开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
武德4年(公元621年),置洛州总管府,辖洛州、郑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鲁州等九州。洛州辖洛阳、河南、偃师、伊阙等9县。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全国为十道,洛阳属河南道。
显庆2年(公元657年),置东都。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
开元21年(公元733年),于洛阳置都畿道。天宝年间,改东都为东京。洛州、河南府治所都在洛阳。
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
唐朝天祐4年(公元907年),后梁、后唐、后晋都曾经以洛阳为都城,后汉、后周以洛阳为陪都。
宋朝,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
金代,定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把河南县并入洛阳县。
自元代开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新安、渑池、宜阳、永宁、嵩县等10县,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阳仍为河南府治。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废河南府,设河洛道,道尹公署驻洛阳,辖洛阳、偃师等19县。
民国9年(1920年),直系军阀吴佩孚盘踞洛阳,在洛阳设置了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
民国12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
民国21年(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在洛阳办公。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洛阳成为北方抗日前哨,国民政府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扎洛阳。
民国27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洛阳第二次成为河南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
这就是洛阳的前世今生。在洛阳经历过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元、魏、隋、唐(包括武周)、后梁、后唐这十三个王朝更迭中,有资料记载,从夏朝的太康、仲康、夏桀,到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将近2600年间,洛阳至少经历了79个帝王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