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新闻网
苏轼是万千文学青年的偶像,其名如雷贯耳,妇孺皆知。苏辙是苏轼的弟弟,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唐宋八大家”,老苏家占了仨,人称“苏门三学士”。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
苏轼与苏辙自小相伴成长,形影不离,“未尝一日相舍”。
苏轼恃才傲物,潇洒达观;苏辙恭谨内敛,踏实稳重。兄弟俩志趣相投,性格互补,是兄弟,更是知音。
他们考中进士后,携手步入仕途,一心报效国家、造福苍生。然而人生坎坷,难遂心愿。
不久,他们的母亲便去世了。没过多少年,苏洵也去世了。
朝中局势大变,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引发了新旧党争。耿直的苏轼忍不住发了几句牢*,结果被政敌抓住把柄,弹劾他借诗讽刺朝廷,导致他被关进大牢。
苏轼蹲了一百多天牢房,绝望至极,一度以为自己会被处死,还给弟弟写了封遗书。
苏辙忧心如焚,倾尽所有打点上下,冒死上奏,替兄辩护。最终,皇帝被他们的兄弟情深打动,苏轼死里逃生,被贬到外地,苏辙也被外放。
此后,兄弟俩常常分隔两地,但他们的心始终在一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因思念弟弟而作。
苏轼年老之后,常常回忆小时候父亲教自己和弟弟读书的温馨时光。相传,他去世那天,因无缘再见苏辙而大恸。苏辙接到噩耗后,更是“泣血至地”。
兄弟俩相约来世还当一家人,“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洛阳晚报》)
,